如果迟早要感染,是早阳早好,还是尽量

长了白癜风怎么办 http://m.39.net/news/a_6017604.html

“妈,你们怎么连口罩都不戴了?!”

今天小王下班回家,看见5岁的女儿正在小区的花园里和一群孩子玩,小孩子们嬉嬉闹闹地,竟都没有戴口罩。自己的老母亲和一群同样刚从幼儿园接了孩子回来的老年人坐在不远处,聊得正热乎,也是全体不戴口罩的状态。

原本孩子一直是小王自己在接送,也就是最近,因为幼儿园接送也实行了“减码”,不用再复杂地操作手机了,所以才请母亲代劳的,但没想到才第一天就看到了这样一幕。

“都在说现在‘放开’了,反正早晚要感染的,早点‘阳’了早点好,省得老是牵肠挂肚的。”其中一个老大爷说,其他老人也纷纷点头附和。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小王的母亲。

“谁说‘早阳早好’的!这个是误区!”小王连忙翻出口罩要让女儿和母亲戴上。

“大家都在说‘早阳早好’,要是不靠谱为什么那么多人说呢?”老人们说。

小王一下也被问住了,该怎么帮老年人扳正“早阳早好”这个错误观点呢?

一、“早阳早好”靠不靠谱?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早阳早好”这个想法和做法必然是错误的!甚至可以说是错得离谱。还有传言说感染一次新冠病毒,就相当于是打了一次疫苗,可以起到免疫的作用,这个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虽然同为新冠病毒,但不同的毒株引起重复感染的能力也存在强弱差异。现在的病毒流行中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流,它和之前的德尔塔,以及其他的变异株相比,更容易导致再次感染。

来医院的医疗专家李侗强调,尽管感染新冠病毒痊愈后,在一定时间内会获得针对该毒株的免疫力,但这并不是永久的,不代表之后就不会再次感染。而且,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也表示目前存在多种毒株,其中以奥密克戎变异株BA.5的亚分支BA.5.2和BF.7为主。

面对多种毒株,“早阳早好”言论的传播,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还直接影响到了现阶段社会面的防疫行动。尤其是很多信息接收不及时的老年人,以及文化程度不高的特定人群,就极有可能为这样不靠谱的传言所左右,放松防护。就像上文中小王的母亲和那些老年同伴们一样,对病毒进行消极应对了。

既然“早阳早好”是一个缺乏科学依据的错误观念,那它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又如何会令老年人们为之“迷信”的呢?

老年人对“早阳早好”这一错误观念的“迷信”,应该是来源于这些50后、60后人群儿时和青壮年时期的经历。那个时代,我国的医疗条件还没有现在这样成熟,很多孩子从小都逃不过水痘和痄腮的“袭击”。

当时的家长本着“躲不过就硬扛”的心理,让孩子在身体状态较为健壮时,主动与水痘、痄腮等传染病患者接触。这些传染病就能够在一次感染后,令康复后的患儿获得持久甚至是终身的免疫力。

但实际上,这也仅仅只是一个概率上产生的错觉。因为感染一次后获得的“免疫力”并非是%的,只是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变小了,但仍然存在。

所以现阶段,需要和迷信“早阳早好”的老人们解释的就是,新冠病毒并不同于当年的水痘和痄腮,它并没有感染一次就可达到“免疫”的能力。就像现在的流感疫苗也不能实现终身免疫的目的,因为“善变”才需要一年接种一次,才能在一年内获得较好的免疫屏障。

而新冠病毒明显比流感病毒还要“善变”!它的变异株以希腊字母命名,从开始的阿尔法、贝塔已经排序到了现在的奥密克戎,变异速度之快,使得当前的新冠疫苗也只能降低感染几率,而不能完全阻断感染。

而与“早阳早好”同样错误的另一个极端的说法,则是“疫苗无用”。事实上已经有大量的临床数据证明,新冠疫苗除了可以减少感染几率,还能够显著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完成疫苗接种仍然是一个有效的防疫手段。

面对全国多地调整疫情防控政策,短时间内势必会迎来一个感染的高峰,尽管目前病毒的毒性已经弱化,但还是应该做好防护,能不感染尽量不感染。而在社会面,又有哪些特定人群尤其需要避免感染呢?

二、能不感染不是更好吗!哪些人群应该尽量避免感染?

现在很多人习惯把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放在一起作比较。事实上,它们的确有相似的地方,但也不尽相同。首先来说,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所出现的上呼吸道症状,与流感症状很相似。不过令人意外的是,令人“闻阳色变”的奥密克戎,其引起肺炎的比例却比流感还要低一些。

真正的问题则在于奥密克戎的传染性!它的传染强度比流感要高出太多“段位”,以至于同时受感染发病的人数,会远远高于流感大流行时“中招”的人数。但由于转为肺炎的几率要低于流感,所以现在的新冠重症患者,大多是自身有基础疾病、免疫有缺陷的人。

因此,以下人群应该尽量避免被感染:

1、高龄的老年人,尤其是失能、失智人群。这部分人群本身免疫力较弱,各器官功能也渐趋老化、衰弱。尤其是失能、失智的老人,已经不善表达病况,更易延误;

2、患有糖尿病、严重高血压、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群,以及自身免疫系统有缺陷的人群。新冠病毒会攻击人体内的薄弱部位,或者放大已有病种的程度;

4、肿瘤晚期患者,尤其是需要定期接受放化疗的人群。因为放化疗会破坏人体免疫力,医院会比平时出现更多不确定因素,可能延误定期治疗的节奏;

5、BMI大于35的肥胖人群。这部分人群易患基础性疾病的可能性高于正常人,且肥胖者往往还伴有人体代谢方面的障碍,更易被病毒所击倒。

以上人群如果感染,更容易发展为重症,所以要尽量避免感染。那如果千防万防,还是“阳”了怎么办呢?

三、已经“阳”了怎么办?医院?

万一还是“阳”了,医院呢?我们还是结合症状来聊一聊。

如果是无症状的感染者,严格来说并不是确诊病患,只不过仍然会成为传染源,存在传播风险,需要进行隔离观察。在这其中,也有部分无症状感染者会出现一些临床表现。

而对于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感染患者,在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间隙,首先要保证好自己的营养摄入,能吃吃、能喝喝,武装好体力来打接下来的这场“硬仗”。

第二步是看看家中的常备药物。如出现发热症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宣肺败毒颗粒等药物;咽干咽痛,则用地喹氯铵、清咽滴丸、疏风解毒胶囊等;咳嗽(有痰)可用溴己新、愈创甘油醚、氨溴索等,干咳无痰用福尔可定、右美沙芬等;

流涕可用氯雷他定、氯苯那敏、西替利嗪等;鼻塞使用赛洛唑啉滴鼻剂;恶心呕吐用藿香正气水/胶囊或桂利嗪等。

不过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了争取“疗效”而将几种药物叠加服用。以布洛芬为例,它在多种复方感冒药中均有出现,如果叠加服用,超出了治疗剂量,还会有急性肝损伤的风险。

如果发病突然,家中没有药物的,也可用淡盐水和蜂蜜来缓解症状。淡盐水可以缓解咽痛,蜂蜜可以缓解急性咳嗽,由于没有明显副作用,不妨尝试使用。

从目前已知的临床案例来看,大多数人“阳”后居家是没有问题的,医院。上呼医院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治疗,居家休息、细心照料,大多数的老人也是可以安然度过的。不过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医院就治:

1、呼吸困难、气促;

2、服药后仍持续发热38.5度以上,并超过3天;

3、自身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4、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持续腹泻/呕吐等情况;

5、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

其实在开篇中,以小王母亲为代表说着“早阳早好”的人们,消极中也透着无奈。那么作为防疫主流力量的“小王”们,该如何在“减码”后担起家人防护的责任呢?

四、“减码”后如果不想感染,该如何防护?

疫情发生三年以来,我们针对新冠病毒所做的防护工作,一直是有效且值得肯定的。现在即使面对多地防疫政策调整,个人和家庭防护该怎么做,还是遵循既有的方式就可以了。

首先是必须戴好口罩,尤其在外出至公共场所时,需时刻戴好口罩,并且应该是医用口罩。外出也尽量不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可骑车或驾车。

其次是保持手部卫生,执行正确的洗手方法,应用肥皂或洗手液来为双手清洗消毒,外出不要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如准备专用的工具按电梯按钮,且用后即弃。外出返家也要及时进行消毒。

最后是保持安全距离。确需外出时,应与他人保持好安全距离,尽量在1米左右。

总结:

总之,对于病毒,我们始终需要保持一个“能不感染就不感染”的明确态度,作好自己和家人的防护工作。万一被感染了,也要直面感染后的一系列症状反应,提前做好应对的措施,无需过于担忧。轻症居家,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将医疗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重症的患者。

做好防护的同时,注意营养摄入和保持运动,限烟限酒,保持平稳的心态,明辨诸如“早阳早好”这样的错误言论,守护好自己与家人。

参考文献:

1.《本土和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冯李婷、王星、李莉、吴琦·《山东医药》·年第21期

2.《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流行期间急诊危重患者疾病谱变化》·姜家梅、封启明、傅一牧、耿磊、杨开超、段光臣、黄剑吟、黄冠东、吴蔚·《中国急救医学》·年第7期

3.《加强儿童奥密克戎感染的防治》·焦富勇、马蕾·《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年第4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wkz.com/wadwh/14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