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儿童呼吸系统及变态反应疾病临床进

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规范化诊治水平,交流儿科呼吸领域的学术进展,由天津市医学会主办,天津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协办,医院承办的“儿童呼吸系统及变态反应疾病临床进展学习班”于年6月16日下午至6月17日医院会议中心顺利召开,约名天津医院儿科医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大会为期一天半的时间,共进行了“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儿童喘息及儿童肺功能、抗生素合理应用、儿童新发传染病”等国内知名呼吸、感染、危重症及免疫等专业12位专家精彩专题讲座及青年医师论坛。

开幕式由邹映雪教授主持,医学会领导熊智处长及医院常诚院长到会,并发表讲话,对儿科医师的培训及儿科继续医学教育提出希望和要求,并对未来儿科的发展方向予以展望。

来自全国各大知名院校的专家教授共计12人进行了围绕儿科疾病最新进展的专题讲座,讲座内容丰富,结合临床实际,受到参会学员的热烈欢迎。会议设立了青年医师病例讨论论坛,8名年轻医生就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及疑难病例进行了分析报告,受到好评。

学术讲座

年6月16日下午会议由黄敬孚教授、徐晓华主任及医院郭静医院儿科李劲松主任主持。

北京首都儿研所陈慧中教授就“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药物治疗”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抗支原体治疗的时机、药物剂量、激素及IVIG的使用指征、疗程等临床实践应用的经验进行了分享。

华西医大附属二院刘瀚旻教授就“换一个角度看LTRA”进行了生动、详尽的讲解。将白三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来源、生理功能等用简单易懂的图表展现出来,并综合解读了许多国外的最新研究文献,对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了全面阐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出了独到见解。

医院胡坚主任就“生命早期黏膜免疫与呼吸变态反应易患性”做了精彩的演讲。让我们认识到共同黏膜免疫系统是变态反应免疫解剖的重要基础,其作用不仅受遗传易感性调控,生命早期抗生素暴露还将影响这一系统功能完善。就理解黏膜免疫和未来治疗的需要,全面研究作为一体化的黏膜免疫系统是非常必要的。生命早期是黏膜免疫系统的脆弱阶段。黏膜损伤后的病理性暴露都将产生多样性变态反应状态或疾病。肠-肺跨界效应还需深入研究。在婴幼儿期(特别是哺乳期)不恰当使用抗生素导致远期呼吸系统变态反应疾病风险是不争的事实。

医院邹映雪教授为我们讲解了“儿童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评估”。由一例临床病历引出了细菌性肺炎评估问题,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儿童常见疾病抗生素治疗依然是临床救治的重要手段,PCT可以对于感染程度及器官机能障碍的严重性进行准确的判断。及时、有效地抗感染治疗是提升生存质量的关键。

年6月17日全天会议到会余人,分医院呼吸科鲁继荣教授、天医院儿科崔淑杰主任、医院儿科王玉水主任、医院儿科周信英主任、天医院儿科姚玲主任、医院儿科张平平医院儿科耿荣娟主任、医院王雪艳副主任等主持专题讲座及专题讨论,内容如下:

医院感染科逄崇杰教授就“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进行了经验分享。指出正确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前提和关键,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将正确的选择、充足的剂量、合适的疗程并重视重症感染的预警指标。

医院张琳副主任医师就“儿童肺部疾病的MRI应用与特征”进行了讲座。用影像学照片形象的介绍了MR成像技术新进展及在儿童肺疾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评估的意义,应用的前景。MRI越来越多的用于儿童的胸部疾病的评估中,在未来MRI可以部分取代CT,以减少儿童电离辐射损伤,DCE、氧增强和超极化惰性气体成像可在小儿胸部疾病中发挥更大作用。

医院赵德育教授作了“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的讲座。讲解了肺炎支原体的发病机理、免疫学机制、各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指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注意观察当临床怀疑患儿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时,要及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测。并根据病原学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及时给予诊断和治疗。

天医院王雪艳副教授作了“GINA解读”,就哮喘的流行病学、哮喘诊断干预、哮喘的评估以及GINA与以往GINA指南中的最新修订给参会人员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深入的分析。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曲书强教授就“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的临床药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糖皮质激素雾化药物的药理机制、种类、生物利用度、安全性以及各种雾化装置的优缺点等分别做了详尽的介绍,使大家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使用雾化吸入,使患儿更快的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医院邹映雪教授作了“儿童哮喘诊断与急性发作治疗药物定位”的讲座。介绍了支气管舒张试验的原理及临床意义,其是支气管哮喘等疾病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并从发病机理、药物动力学等方面分析了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是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哮喘急性发作的初始缓解药物的原因。使大家更好的理解哮喘急性发作的处理原则。

医院刘丽教授做了题为“常规肺通气功能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诊治中的作用”精彩报告。详尽的介绍了肺功能的机理及儿童的呼吸生理学。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意义,并带领现场参会人员现场实践解读肺功能,使大家对肺功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医院李颖主任作了“小儿新发传染性疾病”的精彩演讲。通过大量的病例和照片,向大家介绍了人布鲁氏菌病诊疗与预防。将布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合并症、诊断方法及预防做了详尽的讲述。使参会医师对布病这一种老牌传染病有了新的认识。

医院蔡栩栩教授做了“重视儿童的第一次喘息:从毛支到哮喘”的精彩演讲。就小儿喘息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儿童喘息与哮喘诊断与鉴别诊断、国内外指南对儿童喘息/哮喘治疗的推荐及儿童喘息/哮喘的治疗方案研究进展等三方面进行了报告,强调不同临床研究方案、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喘息相关疾病的临床意义,建议需要根据疾病特征,综合考虑疗效、安全性、依从性进行选择。

青年医师论坛

由医院儿科郑荣秀教授、天医院儿科程燕教授主持了第二部分内容。

医院感染科/呼吸二科张文双主任医师、魏博涛、马翠安副主任医师、晋兴楠副主任医师、于玫、郭永盛、翟嘉、刘杰主治医师分别作了“细菌培养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儿童哮喘的早期识别”、“慢性咳嗽的临床认识”、“儿童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小儿结核病的临床诊治”、“小儿纤支镜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认识过敏原的意义”等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病历分享,并进行了现场讨论,强调了儿童呼吸系统感染性及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复杂性,在治疗方面必须遵从个体化治疗方案,重视疾病早期表现与远期风险,强调早期有针对性的干预性治疗对预后有深远意义。

最后邹映雪教授作了会议总结,她说“鼓励大家自觉学习,提升自己的自己的职业技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多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活动,是儿科呼吸学组未来的工作目标。

会议在学习的气氛中圆满结束,达到预期培训要求。

附:会议花絮照片

黄敬孚院长

徐晓华教授

学习气氛浓郁,争先沟通交流,认真笔记

本文由医院呼吸二科感染科收集整理,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注明“转自:呼吸树”

"阅读原文"精彩更多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图片
白癜风土方治疗办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wkz.com/wahl/6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