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新冠肺炎病毒肺炎考点20条

北京看皮炎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403/8810690.html
中考生物备考——新冠肺炎病毒肺炎考点20条

生物考试中,“新冠肺炎”又将以怎样的方式走进生物考卷呢?就参照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把各个考点梳理出来,无论是编制新题、应对考试、知识迁移应用都可以用得上。

1.什么是生物?

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病毒是一种生物)

2.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新冠肺炎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寄生,并利用细胞内细胞器和营养繁殖后代。

生物体都有特定的结构,除了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新冠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生物体都能够繁殖后代。

新冠肺炎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寄生,并利用细胞内细胞器和营养繁殖后代。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年3月3日,通过对迄今最大规模的新冠病毒全基因组分子进化分析,发现新冠病毒有两个亚型,认为两种亚型的传播能力有差异,致病力或许也有差别。

3.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新冠肺炎病毒是影响人类生存的生物因素之一。

4.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

5.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新冠肺炎病毒进行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6.普通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新冠肺炎病毒。

新冠肺炎病毒非常小,只有不到nm。

7.细胞膜有保护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作用。

新冠肺炎病毒能够进入到细胞中。

8.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新冠肺炎病毒入侵人体的路线。

鼻腔黏膜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清洁。

一道防范新冠肺炎病毒入侵的天然屏障。

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

喉是呼吸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

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的腺细胞分泌黏液,粘附住灰尘、细菌、病毒等,经呼吸道纤毛推向喉咽,咳嗽排出体外,即是痰。不能随地吐痰。

9.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原理:呼吸运动(吸气和呼气)与呼吸肌有关。

新冠肺炎病人救治时,使用的呼吸机,即辅助患者完成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①肺泡的数量多,表面积很大(㎡);②肺泡壁极薄,肺泡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新冠肺炎病毒可以从这里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并被带到全身各处。

10.体循环和肺循环(治疗新冠肺炎,注射药物的流经途径)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11.什么是病毒?

病毒是一类形态微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生命体。——所以,经常被忽视,也是我们小时候爸妈叫洗手时说的小虫子之一。

12.病毒的结构?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一般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DNA或RNA)构成。

新型冠状病毒则是属于RNA病毒的一种(意味着变异的速度相对比较快)。

13.病毒的生活史:

因为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无法实现自我独立营养,因此必须营寄生生活。靠自身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寄主细胞内部的结构和营养物质合成自己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外壳,并组装扩散。

病毒在体外存活时间不久,采用紫外灯照射、喷洒消毒液、高温消毒等方式都可以有效防范。但是在体内的复制速度却是成几何倍数增长,来势非常凶猛,会伴有发热、头疼、咳嗽、流鼻涕等免疫反应症状。

14.病毒的分类?

根据各初中生物教材的分类观点认为,病毒是专性寄生生物,按寄主不同,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以及细菌病毒(噬菌体)。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动物病毒,现在已经证实可以在人和人之间传播。水果,蔬菜什么的,绝对不会传播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只要洗干净,完全可以放心吃。

15.传染病及类型?

传染病〔Infectious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

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根据病原体类型,可以分为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传染病;人类传染病

根据其传播途径的不同分为消化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则是属于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防范的重点就在:呼吸的空气!

16.传染病的特点和传播?

传染病的特点包括:传染性和流行性。它的传播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7.传染病的防治方法。

从传染病的传播条件,我们可以从对应的三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①控制传染源:传染源是指能够扩散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新冠肺炎的传染源是: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

方法:隔离治疗病患者、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做到“五个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一旦有疑似症状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②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食物传播、虫媒传播、接触性传播等。

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时,主要防范的是空气传播(包括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和尘埃传播)减少接触和减少传播,是主要防范思路,比如:减少到人流密集的地方活动、打喷嚏遮掩口鼻、吐痰用纸巾包裹、出现发热症状后要立即戴口罩(患者和身边的人)、做好室内通风等。一些标准的建议还包括,保持基本的手部和呼吸道卫生,坚持安全饮食习惯,并尽可能避免与任何表现出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咳嗽和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③保护易感人群:易感人群是指对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和患有其它疾病身体虚弱的人等人群),或者与病原体密切接触的人(患者家属、同事、医护人员等人群)。比如说:做好家居消毒、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勤锻炼、改善作息时间、增强抵抗力,医护人员及其家属更要做好个人防护等。

18.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发挥作用。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出生后才产生的,针对某种特定病原体发挥作用。

(2)抗原与抗体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异物等)

(3)免疫的功能:

①清除体内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

②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③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19.疫苗:

疫苗是利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剂。

目前采用的新冠病毒疫苗,主要是失活的新冠病毒制成的,如北京生物、中国科兴等。

疫苗中含有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相应的抗体,利用了特异性免疫的原理。

20.安全用药常识(疫情期间,民众盲目跟风买双黄连口服液等)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2)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简称为OTC,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3)使用任何药物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以上介绍的就是关于新型冠状病毒一起的肺炎相关初中生物考点,你学会了吗?

中国经验告诉我们,新型冠状病毒,可防、可控、可治!

所以,在这场全球防控战役中,我们人类一定可以取得胜利!

图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wkz.com/wazz/12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