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更新育儿思维导图毛细支气管炎

白癜风治疗去哪里 https://m-mip.39.net/nk/mipso_7637171.html

正文共:字

含思维导图,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这是蜻蜓队长的第32篇推文。

(可保存至相册后转发至朋友圈)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2~6个月的婴幼儿,以喘息、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特点。临床上较难发现未累及肺泡与肺泡间壁的纯粹毛细支气管炎,故国内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称为喘憋性肺炎。

1

病因

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博卡病毒、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本病。

2

发病机制

除病毒对气道的直接损伤外,研究较多的是免疫学机制。以RSV为例,几个事实表明在RSV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中存在免疫损害:

①恢复期的毛细支气管炎婴儿的分泌物中发现有抗RSVIgE抗体;

②近来对感染RSV的婴儿与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在RSV感染时有大量的可溶性因子的释放(包括白介素、白三烯、趋化因子)导致炎症与组织破坏;

③经胃肠道外获得高抗原性、非活化的RSV疫苗的儿童,在接触野毒株RSV时比对照组更容易发生严重的毛细支气管炎。近年研究发现宿主的基因多态性与RSV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目前认为具有特应质(atopy)者发生RSV或其他病毒感染时,更易于引起毛细支气管炎。

部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日后可发生反复喘息发作,甚至发展为哮喘,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3

病理

病变主要侵犯直径75~um的毛细支气管,表现为上皮细胞坏死和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黏膜下充血、水肿和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病变会造成毛细支气管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导致肺气肿和肺不张。炎症还可波及肺泡、肺泡壁及肺间质,出现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4

临床表现

本病常发生于2岁以下小儿,多数在6个月以内,常为首次发作。喘息和肺部哮鸣音为其突出表现。主要表现为下呼吸道梗阻症状,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相延长伴喘息。呼吸困难可呈阵发性,间歇期喘息消失。严重发作者,可见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口周和口唇发绀。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少见高热。体格检查发现呼吸浅而快,60~80次/分,甚至次/分,伴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心率加快,可达~次/分。肺部体征主要为呼气相哮鸣音,亦可闻及中细湿啰音,叩诊可呈过清音。肝脾可由于肺过度充气而推向肋缘下,因此可触及肝和脾。重度喘憋者可有Pa0,降低,PaCO,升高。

本病高峰期在呼吸困难发生后的48~72小时,病程一般约为1~2周。

5

辅助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在正常范围内。采集鼻咽拭子或分泌物,使用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可明确病原。

胸部X线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肺充气过度或斑片状浸润影,局部肺不张,也可以见到支气管周围炎及肺纹理增粗。

血气分析可了解患儿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程度,建议有重度毛细支气管炎危险因素的患儿进行

血氧饱和度监测。

6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本病发生在小婴儿,具有典型的喘息及哮鸣音,一般诊断不难,但须与以下疾病鉴别。

1.支气管哮喘婴儿的第一次感染性喘息发作多为毛细支气管炎。如有反复多次喘息发作,亲属有哮喘及变应性疾病史则有哮喘的可能。

2.肺结核粟粒性肺结核有时呈发作性喘息,但一般听不到啰音,支气管淋巴结结核患儿肿大的淋巴结压迫气道,可出现喘息,需根据结核接触史、结核中毒症状、结核菌素试验和胸部X线改变予以鉴别。

3.其他疾病如纵隔占位、心源性喘息、异物吸入及先天性气管支气管畸形等均可发生喘息,应结合病史和体征及相应的检查作出鉴别。

7

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主要为氧疗、控制喘息、病原治疗等。

1.氧疗海平面、呼吸空气条件下,睡眠时血氧饱和度持续低于88%,或清醒时血氧饱和度低于90%者吸氧。可采用不同方式吸氧,如鼻前庭导管、面罩或氧帐等。

2.控制喘息

(1)支气管舒张剂:可雾化吸入β,受体激动剂或联合应用M受体阻滞剂。

(2)糖皮质激素:可以选用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悬液等)。不推荐常规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严重喘憋者,应用甲泼尼龙1~2mg/(kg·d)。

3.抗感染治疗利巴韦林为广谱的抗病毒药物,毛细支气管炎多为RSV感染所致,但并不推荐常规应用利巴韦林,包括雾化吸入途径给药,偶用于严重的RSV感染或有高危因素的RSV感染患儿。支原体感染者可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继发细菌感染者应用抗菌药物。

4.其他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液体摄入量、纠正酸中毒,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呼吸衰竭及其他生命体征危象。

8

预防

1.加强家长对疾病认识的宣教,提倡母乳喂养,避免被动吸烟,增强婴幼儿体质。

2.抗RSV单克隆抗体(palivizumab)对高危婴儿(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和毛细支气管炎后反复喘息发作者的预防效果确切,能减少RSV感染的发病率和住院率。

参考文献:

[1]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END-

后台回复“福利”,可获得大量限时免费育儿材料。

商业洽谈及育儿交流

欢迎添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wkz.com/wacs/100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