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西安一确诊病例被一口痰传染视频监

                            

确诊病例被一口痰传染!视频监控还原过程

陕西省疾控中心疾控专家张义今天(3月12日)在接受第一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奥密克戎传染性非常强,西安市已有病例因在户外行走时未佩戴口罩被传染,建议市民加强个人防护措施,在户外活动也佩戴口罩。

视频:新闻晨报

他介绍,3月10日西安市报告的确诊病例B,医院就诊时被发现。起初调查显示,该病例没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不在当时已有的传播链条上,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西安是否已经出现了社区传播?各级疾控、公安部门连夜对其开展溯源调查,通过全基因测序、点位摸排、轨迹交叉比对与查看视频监控,终于有了重大发现!

原来病例B在3月6日曾与确诊病例A在户外公共场所有过短暂时空交集。张义说:“当时的场景是,病例A在近距离路过病例B时吐了一口痰并快速离开,病例B当时没有佩戴口罩。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吐口痰就能造成传播吗?而且还是在户外。答案是肯定的,病例A于3月8日确诊,3月6日已处于排毒期,人在咳嗽、吐痰、或者打喷嚏的过程中,从体内喷出来的飞沫有大有小,大颗粒的飞沫会直接沉降到地面,而一些小颗粒的飞沫会悬浮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其他人吸入气溶胶即可造成传播。而此时,病例B又没有佩戴口罩,就这样被感染了。”

口罩作为物理阻隔方式之一,既能避免病原体从病毒携带者向外扩散,也能减少人体吸入病原体致病的危险,具有双向隔离保护作用,尤其在疫情期间,戴口罩是重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因此呼吁群众,当前流行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非常强,即使在户外,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应该戴上口罩。还应注意不要随地吐痰,如果咳出痰来,最好用纸巾或手帕将痰包起来,扔进垃圾桶,或者随身带走,事后清洗处理。咳嗽和打喷嚏时适当低头避开他人,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此外,记者了解到,病例B还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如果其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又佩戴口罩,会降低本次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建议,符合接种条件,没有接种禁忌的人群,尽快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完成全程接种半年后,尽快接种加强针。

一人外省返京聚餐,10人同餐已3人确诊!北京疾控提醒

3月12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场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介绍,此次疫情中发现有一起因到病例较多的外省出差,返京后聚餐而引发的聚集性疫情。

感染者19曾于3月4日到外省出差,3月5日返京,于3月7日与9名同学共同聚餐,3月8日得知其外省的朋友被判为密接而主动向社区报告,11日确诊。同餐10人,目前已有3人被确诊。

进返京后7日内

不聚餐、不聚会

庞星火提醒,市民要进一步加强防控意识,履行个人防控责任,近期非必要不出京,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旅行或出差,进返京人员在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北京健康宝绿码的基础上,需在抵京后72小时内再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进返京后要加强自身健康监测,7日内不聚餐、不聚会,从各种渠道知道自己是密接后,请务必向属地报告,服从管理,不要自行外出。

国内一地新增9例初筛阳性,均为学生!

3月12日下午,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重庆市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夏宇在会上指出,截至目前,重庆市共发现3例确诊病例及9例初筛阳性,所有感染者均为同班、同宿舍或同楼栋的学生,体现出比较明显的聚集性。

根据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3例确诊病例均为主动性发现,CT值均较低(即病毒核酸浓度较高),传染性强。发病前14天,三人均未离开过重庆,感染来源尚不明确,后续出现感染者的可能性比较大,存在社区传播和外流风险。从全国的疫情防控经验来看,现行的防控措施应对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是有效的,关键在于要落实“四早原则”和压实四方责任,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和个人责任。

原标题:《警惕!西安一确诊病例被一口痰传染!视频监控还原过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wkz.com/wacs/147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