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常见病儿科医生妈妈教你怎样正确处

每当到了夏天,医院儿科门诊就诊人数中发热的小宝宝就倍增。候诊区里,宝宝们总是用那洪亮的哭声发泄她的不舒服,而爸爸妈妈们只能在边上无奈的着急跟等待,等待着去医生那里给宝宝看病。这时候有多少的爸爸妈妈感慨为什么不是自己生病呢?后悔着为什么之前没好好照顾她呢?等等。

今天,我们就讲讲发热这块的小知识及怎么应对宝宝发热等。

小儿发热,笼统的讲这个不是一个疾病,而是某个疾病表现出来的一个症状而已。这里有很多爸爸妈妈误把发热当成像感冒一样的疾病了,这个得改过来。总之,理解了的爸爸妈妈就不会一天到晚问“我家宝宝怎么还发热呀?”“我家宝宝又发热了,怎么办?”等。只有让这个疾病好了,它表现出来的症状,比如发热,就不会再发热了!

废话不多讲,我们还是进入正题。

小儿发热,它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

正常小儿体温

口腔温度范围36.4℃~37.4℃

腋窝温度范围36.0℃~37.0℃

直肠温度范围36.7℃~37.8℃

发热的程度分级

低热37.5~38.0℃

中等热38.1~39.0℃

高热39.1~40.0℃

超高热40℃以上

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入侵病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影响机体各种调节功能,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通常发热总会跟它的伴随症状一起出现,在就医时,医生总会问这问那的,这时候爸爸妈妈需要跟医生配合好,才能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比如

发热+皮肤出现皮疹,可能为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如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等;

发热+发现疱疹,可能为水痘、手足口病等;

发热+发现皮肤有淤斑,应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亦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发热+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应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亦应该注意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

发热+发现口腔黏膜有斑点,可能为麻疹;

发热+肺部听诊闻及痰鸣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的体征,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应考虑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发热+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或其他体征,应注意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那怎样来应对宝宝发热呢?

宝宝发烧时主要以物理降温为主,保持家中的空气流通;另外可以为宝宝温水拭浴,即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多给宝宝喝水,如果宝宝体温(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1、维持家中的空气流通:打开空调,调节适宜温度。

2、温水拭浴:将宝宝身上衣物解开,用温水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3、多喝水:给宝宝多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宝宝体内的失水。

4、使用退烧药:当宝宝中心温度(肛温或耳温)超过38.5℃时,可以适度的使用退烧药水或栓剂。

5、脱掉过多的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6、用退热贴:有助于散热,但对较小的宝宝并不建议,因宝宝不易转动身体,冰枕易造成局部过冷或致体温过低。使用退热贴也可以,退热贴的胶状物质中的水份汽化时可以将热量带走,不会出现过分冷却的情况。

7、及时送院治疗:当宝宝体温超过38.5℃时,服用退烧药后,或是爸妈不知如何处理时应及时送院,让医生治疗。

崔大神对发热的问答

Q1为什么不要捂汗

捂汗(有感蒸发)会导致水分大量散失,可能造成急性脱水。推荐无感蒸发,水分丢失少。

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身体会通过蒸发散热,保持体温(不是物理上简单的对流、传导)。→发烧了可以洗热水澡。

Q2孩子会不会烧傻、退烧退到多少?为什么会发烧?

并不是发烧导致孩子脑炎、肺炎等(孩子不是烧坏的),而是致热原(导致发烧的原因)作用使得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导致散热减少、产热增加。发烧是人体发出的信号,治疗的根本目的是去除致热原,致热原去除后孩子体温会自动恢复正常。通过药物快速退烧、没有解决去热原,孩子的各种危险并没有去除。

→降温降到38度左右就可以。→发烧后不要大被子捂着。

发热的原因——发热的激活物

发热的激活物:病毒细菌本身不会发烧,而是病毒细菌进入人体后,刺激细胞,产生发热激活物(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肿瘤细胞等),激活物刺激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同时又激活免疫细胞→杀灭病毒和细菌。从这个角度来说,发烧是免疫细胞的激活,发烧也是好事。

Q3为什么要退烧?高热惊厥的危害和处理

退烧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预防高热惊厥;一般的体温高对人体没有很大危害、也没有后遗症。体温38.5以下,一般不会引起高热惊厥。→降温到37.5、38度就可以,适度的高温,让发热激活物多作用一会,激发免疫系统。如果退烧过快,免疫系统没发挥作用,病得时间更长。

高热惊厥的危害:高热惊厥本身对身体没有很大危害,而是惊厥过程中很可能会闭气缺氧,抽风,呕吐反流、咬破舌头,呕吐物或血吸入肺引起感染;高热惊厥有很大的遗传因素。

如果不到38.5度就惊厥,很可能是抽风,必须做脑电图检查。

高热惊厥的处理:两个牙齿之间垫着东西(防止咬破舌头),侧卧,静止,惊厥很快能自动停下来。高热医院,因为惊厥过程中肌肉僵硬,强行移动很可能骨折。高热惊厥时,泰诺林和布洛芬两个退烧药同时使用,都用原剂量(参考退烧药的使用)。高热惊厥不要擅自用安定类药物。

Q4选择什么退烧药?

(1)口服vs输液:选择口服

没有任何的静脉用退烧药被世界卫生组织批准,输液并没有被权威认可。孩子发烧开始退烧快,过几天慢了,并不是对孩子退烧药有抗药性,而是发烧几天后,水分不充足、无法散热;

→发烧后要多喝水,保证足够的水分。输液后退烧快也是由于体液、水分的及时补充。

(2)一定要选择纯成分的退烧药:布洛芬或泰诺林

强调不要给孩子吃复合退烧药,可能含有激素、阿司匹林;要选择纯成分的退烧药:布洛芬或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纯成分)、布洛芬(纯成分)),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同时含有其他成分的退烧药不能用。

混合退烧药的危害:小厂家的混合退烧药里可能含有激素,激素退烧巨快,但是对人体危害大。

还有的退烧药里有阿司匹林,青少年不要用阿司匹林。个别孩子对阿司匹林极度敏感,吃了微量就导致肝坏死,最终死亡。是否对阿司匹林敏感是无法事先预知的,所以孩子不要吃阿司匹林作为退烧药。孩子的药有糖浆成分,打开后一个月会变质、要扔掉。

(3)中药vs西药:选择西药

对中药疗效不做评价。

中药铅中毒、引起肾脏损伤:中药人工种植,种植过程中吸收大量农药、铅等;中药晾干后煮水,铅等都被孩子吸收了;不要轻易给孩子吃中药。不能静脉输中药,更不安全。(同理,为了不吃铅,平时吃绿叶菜一定要开水烫、去除铅。)

Q5退烧药的使用(最后总结)

1同时选择两种不同成分的药物,比如美林和泰诺林。

2提倡两种药物交替使用,可以减少使用次数、副作用。

3泰诺林和布洛芬两个退烧药交替使用方法:服用4小时之后,可以使用布洛芬,使用布洛芬6小时后可使用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高热惊厥时刻同时服用两种退烧药,都用原剂量(参考退烧药的使用)。高热惊厥不要擅自用安定类药物。

如果退热效果不理想,前期使用药物剂量剂量不足的可以加足,也可以选择另外一种退热药物。

4吃药后呕吐后,换另一种药,不要吃原药。(吐了多少不能测量,换药,副作用不会累加)

5口服不理想的,直肠内使用的栓剂

6退热药的退热效果与婴幼儿体液有关→及时补充水分。

岁以下慎用阿司匹林

8中药慎用

9注射退热药没有明显优势

10退热剂只是针对退热而言,引起发热原因很多,要咨询医生,选择适宜的对因治疗。

作者/瑄瑄妈(此文最终解释权归作者所有)以下本人5。欢迎各位宝妈搜索添加。









































你来问我来答之一房颤初期如何治疗
眼科常见急诊疾病处理流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wkz.com/wadwh/1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