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检查 > 每天一味中药陈皮理气药1 >
每天一味中药陈皮理气药1
从今天起,我们学习理气药。
其他中药知识,请看本 本品辛行温通,有行气止痛、健脾和中之功,因其苦温而燥,故寒湿阻中之气滞最宜。治疗中焦寒湿脾胃气滞,脘腹胀痛、恶心呕吐、泄泻等,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如平胃散(《和剂局方》);若食积气滞,脘腹胀痛,可配山楂、神曲等同用,如保和丸(《丹溪心法》);若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腹痛、呕吐、泄泻,可配藿香、苏叶等同用,如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若脾虚气滞,腹痛喜按、不思饮食、食后腹胀、便溏舌淡者,可与党参、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若脾胃气滞较甚,脘腹胀痛较剧者,每与木香、枳实等同用,以增强行气止痛之功。
2.呕吐、呃逆证。
陈皮辛香而行,善疏理气机、条畅中焦而使之升降有序。治疗呕吐、呃逆,常配伍生姜、竹茹、大枣,如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若脾胃寒冷,呕吐不止,可配生姜、甘草同用,如姜橘汤(《活幼心书》)。
3.湿痰、寒痰咳嗽。
本品既能燥湿化痰,又能温化寒痰,且辛行苦泄而能宣肺止咳,为治痰之要药。治湿痰咳嗽,多与半夏、茯苓等同用,如二陈汤(《和剂局方》)。若治寒痰咳嗽,多与干姜、细辛、五味子等同用,如苓甘五味姜辛汤(《伤寒论》);若脾虚失运而至痰湿犯肺者,可配党参、白术同用,如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4.胸痹证。
本品辛行温通、入肺走胸,而能行气通痹止痛。治疗胸痹胸中气塞短气,可配伍枳实、生姜,如橘皮枳实生姜汤(《金匮要略》)。
用法用量:
煎服,3~9g。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
2.《名医别录》:“下气,止呕咳”。“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
3.《本草纲目》:“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咳疟,大便闭塞,妇人乳痈。入食料,解鱼腥毒。”“其治百病,总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
现代研究:
1.药理作用:本品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陈皮煎剂有利胆、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
2.临床研究:陈皮临床用于治疗各种胃炎及结肠炎,以养胃冲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陈荷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均获良效;以陈皮为主的复方煎剂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附药:橘核 橘络 橘叶 化橘红
1.橘核
为橘的种子。性味苦,平。归肝经。功能理气散结,止痛。适用于疝气疼痛、睾丸肿痛及乳房结块等。煎服,3~10g。
2.橘络
为橘的中果皮及内果皮之间的纤维束群。性味甘、苦,平。归肝、肺经。功能行气通络,化痰止咳。适用于痰滞经络之胸痛、咳嗽、痰多。煎服,3~5g。
3.橘叶
为橘树的叶。性味辛、苦,平。归肝经。功能疏肝行气,散结消肿。适用于胁肋作痛、乳痈、乳房结块等。煎服,6~10g。
4.化橘红
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sgrandis(L.)Osbeckvar.tomentosaHort.(C.grandisTomentosa))或柚(C.grandis(L.)Osbeck)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外层果皮。性味辛、苦,温。归肺、脾经。功能理气宽中,燥湿化痰。适用于湿痰或寒痰咳嗽、食积呕恶、胸闷等。煎服,3~10g。
温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药方和中药,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应用,切勿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