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病因 > 军团菌肺炎诊断与鉴别 >
军团菌肺炎诊断与鉴别
军团菌肺炎为g-菌肺炎。英文简称LP。
典型者常为亚急性发病,初为疲乏、软弱无力、肌痛、食欲不振和畏寒发热,1-2d后症状加重,出现高热体温常高达40℃以上,寒战、头胸痛,继而咳嗽加剧、黏痰、血痰;从痰液、气管分泌物、胸水、血液或肺活检标本中分离培养出嗜肺军团(杆)菌或用其他技术(如直接荧光抗体法或PCR法)检测到该致病菌抗原即可确诊,此外,感染1周后血清中可出现抗嗜肺军团菌抗体前后两份血清抗体效价升高达4倍以上,或单份血清抗体效价≥1:时可以做出诊断。
1.持续高热超过40℃;
2.头痛、意识障碍或腹泻;
3.痰革兰染色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而微生物很少;
4.低钠血症;
5.血清肌酶升高;
6.血尿;
7.对β-内酰胺类和(或)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治疗无效。
通常,当临床上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症状伴全身中毒性表现、反应淡漠,以及与局限性肺部异常不成比例的发热、呼吸困难,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等情况,结合上述线索,应考虑军团菌肺炎。
1、一般无特异性,表现类似链球菌肺炎。
2.病变迅速增大累及到整个肺叶,或累及邻近肺叶,3-4d即可致双肺多叶受累。
3.病变可为大叶性实变,或为斑片状影似支气管肺炎,亦可为单发结节影;肺炎实变倾向于缓慢吸收,可能吸收不完全,亦可能又出现新的浸润病灶。
4.空洞病变出现快,但闭合较缓慢。约1/3-1/2患者有少量胸腔积液;在特异性治疗后X线上病变常继续进展为本病特点之一。
▲治疗后病灶延迟吸收,支气管扩张
▲下肺靠后,大片实变+反晕征
影像学下军团菌肺炎的再认识:
1、肺泡实变阴影,下肺靠后病灶,肺外围胸膜下,单叶向多叶发展;病灶上可见支气管播散征象,此时注意非典型肺结核进行鉴别,同时由于重力性分布,也需要与肺克进行鉴别;
2、影像学表现多样性:大片实变、磨玻璃样影为急性病变,进一步发展成为网格状、反晕征、支气管扩张及纤维条索状改变。
3、治疗后延迟吸收,残存支气管扩张及纤维化病灶,慢性病变可见边缘或叶裂收缩改变;
4、由于病程较长,纤维环或网格状改变导致牵拉性支扩或灶周肺气肿改变。
5、认识胸膜下小叶闲置,不是特异性,胸膜下肺部实变影的出现,就可以出现此征象,也是需要与肺克、链球菌肺炎鉴别。
1、肺炎链球菌肺炎
a、主要引起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可为化脓性炎
b、通常表现为大叶性肺炎,可由小叶性肺炎发展而来
c、由于抗生素的应用,目前典型的大叶性肺炎已经比较少见
d、常有发热、咳嗽、咳铁锈色痰,有时可伴有痛症状,起病较急,基本没有慢性感染的可能,通不会引起纤维增殖
e、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唑诺酮类抗生素通常有效。
f、吸收较快,很少遗留痕迹。
▲肺链球菌肺炎,小叶间隔增厚,大叶性分布,无跨叶,无支气管播散,无重力感。
2、肺克雷白杆菌肺炎
▲肺克:两肺多发实变影及片状影,缺乏两肺下叶靠后分布特点,纤维化及小支气管扩张不明显。
3、肺结核
▲肺结核:两肺下叶靠后片状阴影,局部纤维化
▲肺结核:右肺下叶基底段实变影,胸膜下肺小叶闲置
4、鹦鹉热
▲鹦鹉热支原体肺炎:左肺下叶大片状实变影及明显支气管充气征,以及GGO影。
5、放线菌肺炎
▲放线菌肺炎:大片实变+空洞+跨叶+胸膜受累+淋巴结肿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