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咳嗽了怎么办2

如果大家没有注意,这一个阶段过去了(有时候第一阶段时间很短,大家没有把握住),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此时外邪开始和身体斗争,身体内出现了热证,这叫外寒里热的阶段,此时鼻涕开始黄了,或者黄白相间,一会儿是清的,一会儿是黄的,这是寒热错杂了,痰也是,很多孩子不会咳痰,但是可以听到声音大起来了,痰声很大,如果痰咳嗽出来,也是黄色的,或者黄白相间的。

第二阶段:(外寒里热,俗称:寒包火)时间最长

症状:1、看鼻涕:黄涕,黏稠,“正邪”不断进行拉锯战,鼻涕会一日三变。早晨黄,白天变清。

2、看痰:变黄,有时清黄交替,一堆蛋清一样的痰中混杂着一块黄痰。如果“表里俱热”是浓黄绿色的痰。

3、看舌脉:边尖红色、口渴、发热、脉快,体温增加

4、其他表现:发烧、鼻子有冒火的感觉、嗓子有点不对劲、感觉眼睛热热的、咳嗽的声音比较深。

方法:清热的药物:金银花、蒲公英、连翘、鱼腥草等,都是清透外邪的主要部队,同时再配些清肺热的药物:桑叶、川贝、枇杷叶等。

散外寒的配往外走的,如麻黄、苏叶、防风等。《伤寒论》医圣张仲景创立个方子:“麻杏石甘汤”:麻黄、生石膏、杏仁、炙甘草。

“咳喘”就是“肺炎喘嗽”,其实就是咳喘,具体症状:发热、咳嗽、痰雍、气急、鼻煽为主,重者可见张口抬肩,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很多“咳喘”的孩子被扣上了哮喘的“帽子”然后接受激素治疗。

下面是罗大伦医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博士)

选出来的三个成药品种,这三个品种在制方的时候,一定都考虑到了外寒里热的情况,所以都用麻黄来散外寒,宣肺,这是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的思路,然后用一些清热的药物来清里热,一般的孩子的咳嗽,只要服用这些药物,基本都可以逐步恢复,不至于发展。

这三个品种分别是:

一:通用名称:儿童清肺口服液(厂家:同仁堂)

  麻黄、苦杏仁(去皮炒)、石膏、甘草、桑白皮(蜜炙)、瓜蒌皮、黄芩、板蓝根、法半夏、浙贝母、橘红、紫苏子(炒)、葶苈子、紫苏叶、细辛、薄荷、枇杷叶(蜜炙)、白前、前胡、石菖蒲、天花粉、青礞石(煅)。辅料为

  本品为棕红色液体;气凉香,味甜、微苦

清肺,化痰,止咳。用于面赤身热,咳嗽,痰多,咽痛。

  

二::葵花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麻杏石甘汤、双黄连、白虎汤

  :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金银花、黄芪、连翘、板蓝根、鱼腥草、知母、麦冬

  :本品为棕红色液体,久置有少量沉淀,味苦、微甜。

  :清热、止咳、平喘、祛痰

  :清热解毒、宣肺止咳、化痰平喘。用于感冒、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

  :消热解毒,宣肺化痰。儿童感冒、发烧、反复咳嗽,用子热邪犯于肺卫所致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咳嗽,痰黄,或兼喘息,口干而渴等症。

 

三:通用名称:小儿咳喘灵口服液

  小儿咳喘灵口服液

  麻黄、石膏、苦杏仁、瓜蒌、板蓝根、金银花、甘草。

  宣肺、清热,止咳、祛痰。用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

另外,如果孩子的舌苔很厚,口中有味,同时大便不爽,臭,肚子胀,家长回忆,又有吃什么东西过多的历史的,一般同时会有积食的情况,此时可以用焦三仙各九克熬水,这个要熬的时间长一些,熬二十分钟即可,在服药的同时,给孩子喝。

也可以选用下面的中成药: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山楂(炒)、槟榔、枳实、枇杷叶(蜜炙)、瓜蒌、莱菔子(炒)、葶苈子(炒)、桔梗、连翘、蝉蜕。

  清热理肺、消积止咳。用于小儿食积咳嗽属痰热证,症见:咳嗽,以夜重,喉间痰鸣,腹胀,口臭等。

当这个外寒里热的阶段过去后,很多孩子往往会回到外寒的阶段,此时余邪未尽,家长会发现孩子的鼻涕又清了,痰是白色的,没有大的症状了,可能鼻子声还有点重,这是邪气又重新回到外表了,这是第三个阶段。

特别提示:孩子的咳嗽,如果进入外寒里热阶段(就是我说的第二阶段),服用中成药,两三天没有任何好转,而且有加重的趋势,记住不要耽误了,医院,这说明此次外邪来势凶猛,并非口服成药可以解决,需要医生来处理了,这是一个原则,家长切记。









































白颠病症状
白颠病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wkz.com/wacs/1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