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医院 > 除了新冠,还有哪些肺炎 >
除了新冠,还有哪些肺炎
肺炎繁而深,详述篇幅颇大,若有兴趣可深入了解。此文仅做概述,供尔翻看对照。
全文摘自高权威书籍;若是觉得内容可以,请分享给更多的人。让健康路上,人人如龙。
一概述肺炎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二流行病学患病环境上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医院外罹患感染性肺炎,包括明确潜伏期并在院内发病的;年发病率为(5~11)/人口。后者指入院后,非受感染潜伏、没有接受有创通气而感染的新发肺炎;年发病率为(5~10)/人口。三病因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或(和)宿主防御系统受损。四分类及诊断治疗(一)细菌性肺炎常见为肺炎链球菌(SP)肺炎和葡萄球菌肺炎1,SP肺炎CAP中约占50%病因机制:寄居于口腔及鼻咽部的SP侵入人体,先引起肺泡壁水肿,红白细胞渗出,含菌液经COHN孔向肺的中央扩散,由外及内,分界清楚。临床表现:起病急,寒战、高热、铁锈色痰、胸痛。早期肺无异常,叩诊音浊。重症有肠胀气,感染时或伴休克。检查:X线显示,早期纹理增粗或模糊,随病情发展,逐渐现阴影;胸腔有积液。感染原因: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治疗:A.抗菌首选青霉素;若耐药或过敏,换用呼吸氟喹诺酮类;感染多重耐药菌(MDR)者可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B.支持疗法,轻症休息,补充营养,中重度给氧C.并发症处理:体温不降或复升,考虑肺外感染2,葡萄球菌肺炎HAP中占11~25%病因机制:此菌毒素与酶,起到溶血、坏死、杀白细胞及血管痉挛作用。临床表现:起病急,寒战、高热,脓血痰,毒血症状,病情严重或休克;早期肺无异常,然后出现散在性湿罗音。检查:肺叶浸润,早期空洞,有液气囊腔。感染途径:呼吸道吸入和(或)皮肤感染灶引起治疗:清楚原发病灶,选用耐青霉素制剂,联合氨基糖苷类。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则选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二)病原体性肺炎常见为肺炎支原体(MP)肺炎和肺炎衣原体(CP)肺炎1,MP肺炎CAP中占5~30%病因机制:MP通过诱导免疫损伤及释放毒性物质来损害器官粘膜层。粘膜受损充血,上皮细胞肿胀,胞质空泡形成、坏死和脱落。临床表现:起病缓,乏力、头痛、咽痛、肌痛,阵发性剧咳;胸部可闻鼾音、笛音及湿罗音。10~20%伴有皮疹。检查:呼吸道发现MP抗原。X线显示浸润影阶段性分布,3~4周可自行消散。感染途径:呼吸道吸入。治疗:可自愈,药物干预可缩短病程。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和红霉素。大环内酯类不敏感者可用呼吸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剧咳者当给予镇咳。2,CP肺炎CAP中占10~20%病因机制:CP引起单核巨噬细胞反应造成感染临床表现:起病隐性,与MP肺炎相似。检查:X线显示肺泡渗出感染途径:呼吸道吸入、污染物传染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也有效。并对发热、干咳和头痛等症状对症治疗。(三)病毒性肺炎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毒性肺炎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等。资料未齐全,暂不摘录。(四)肺真菌病常见为肺念珠菌病、肺隐球菌病、肺孢子菌肺炎和肺曲霉病1,肺念珠菌病病因机制:念珠菌粘附粘膜组织,产生毒素;且可穿破巨噬细胞临床表现:A.支气管炎型,阵发性咳嗽,痰多似沫,偶尔带血,继而如糊;憋喘、气短、乏力、盗汗,多无发热。X线显示两肺纹理增粗。B.肺炎型,畏寒、高热、白沫痰,有时咳血。X线显示结节状阴影,或浸润均匀。感染途径:呼吸道吸入孢子而感染治疗:轻症清除诱因后常自愈;重症应及时用药。如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和泊沙康唑等均有效;还可用棘白菌素类抗生素如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两性霉素B也可用,但毒性反应较大。2,肺隐球菌病病因机制:新型隐球菌不产生毒素,通过酵母细胞增加而占据空间和压迫组织,主要侵犯肺及中枢神经。临床表现:起病多隐匿,可无症状,也可发热、咳嗽、白痰和胸痛、气短。检查:胸片常见肺局限性小斑片影,易误诊为肺结核或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当发展成肉芽肿,胸片显示结节或块影,易误诊为肺癌。需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直接采样培养方可确诊。感染途径:呼吸道进入、皮肤或消化道进入治疗:氟康唑、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B有效。重症合并隐球菌脑膜炎者可联合治疗,如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3,肺孢子菌肺炎病因机制:菌体在肺内繁殖充斥,导致肺泡上皮细胞空泡化并脱落,肺间质充血水肿,肺泡间隔增宽,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临床表现:A.流行或经典型:起病隐匿,进展慢,初期拒睡、食欲下降、腹泻、低热,体重减轻,逐渐出现干咳、气急呈进行性加重,呼吸困难、鼻翼煽动或发绀。不及时治疗,将死于呼吸衰竭,病死率为20~50%。主要见于早产儿和营养不良儿,年龄多见于2~6个月。B.散发型或现代型:初期食欲缺乏、体重减轻,继而干咳、发热、发绀、呼吸困难。不及时治疗,将死于呼吸衰竭,病死率为70~%。检查:X线早期见弥漫性肺泡和浸润性阴影,表现为双侧肺门周围弥漫性渗出;然后迅速进展为双侧肺门蝶状影,可见支气管充气征。感染途径:呼吸道吸入,体内孢子菌激活治疗:首选复方磺胺甲噁唑;若耐药则改为氨苯砜、克林霉素+伯恩喹、甲氧苄啶+氨苯砜、阿托伐醌。或棘白菌素类抗生素卡泊芬净。4,肺曲霉病常见五种类型,分别为侵袭性肺曲霉病(IPA)、侵袭性器官支气管曲霉病(ITBA)、慢性坏死性肺曲霉病(CNPA)、变应性支气管曲霉病(ABPA)和曲霉肿。病因机制:曲霉内毒素使组织坏死。临床表现:A.IPA:局限性肉芽或广泛化脓性肺炎,伴有肿胀。见干咳、胸痛、咳血,部分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X线见结节、肿块阴影;部分患者CT显示肺结节肿块阴影或空洞,“早期为晕轮征,即肺结节影(水肿或出血)周围环绕有低密度影(缺血),后期为新月体征”。B.ITBA:病变局限于大气道,镜检见气道假膜、溃疡、结节。见频有咳嗽、胸痛、发热和咳血。C.CNPA:肺部空洞性病变,长期呼吸道症状和血清抗曲霉属抗体阳性。D.ABPA:见喘息、畏寒、发热、乏力、咳嗽,棕色痰或带血,哮喘发作突出,一般解痉平喘药无效。E.曲霉肿:刺激性咳嗽,反复咳血或大咳血;X线显示移动球影。治疗:IPA、ITBA和CNP治疗首选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价廉、疗效好,仍作为治疗真菌的选择。卡泊芬净和米卡芬净也可作为治疗选择。急性ABPA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抗真菌治疗可用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和泊沙康唑等。曲霉肿治疗主要是预防大咳血,条件合适可手术;支气管和脓腔内注入抗真菌药或口服伊曲康唑可能有效。(五)肺脓肿
是由多种病原体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肺炎,继而坏死、液化,脓肿形成。
病因机制:
A.吸入性肺脓肿:意识障碍或免疫力低下时吸入病原体不能清除而致病。
B.继发性肺脓肿:各种肺部疾病导致。
C.血源性肺脓肿:皮肤外伤感染的脓血症菌栓经血至肺引发。
致病菌繁殖引起小血管炎性栓塞,肺组织化脓性炎症、坏死,形成脓肿,继而坏死组织化脓性炎症。坏死组织液破溃到支气管,脓液部分排出。
临床表现:高热、咳嗽、盗汗、乏力、厌食、胸痛,咳大量脓臭痰。
检查:X线显示大片浓密模糊炎性浸润阴影,出现圆形透亮区及液平面;CT胸片显示为薄壁囊性空洞。
感染途径:呼吸道吸入,肺部新生物堵塞,免疫力下降
治疗:
①抗生素治疗
A.合并厌氧菌肺脓肿,用青霉素;若耐药改为克林霉素、第三代头孢、β-内酰胺类
B.军团菌肺脓肿,用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
C.巴斯德菌肺脓肿,用青霉素或四环素
D.放线菌肺脓肿,用青霉素
E.诺卡菌肺脓肿,首选甲氨苄啶和磺胺甲噁唑
F.马红球菌肺脓肿,用大环内酯类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或复方新诺明
G.血源性肺脓肿,按脓毒血症治疗,可选用β-内酰胺类或头孢
H.HRSA肺脓肿,用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
②脓液引流
③手术治疗
鉴别:
细菌性肺炎:痰是铁锈色而无大量黄脓痰;无脓腔形成。
空洞性肺结核:伴有结核毒性症状;痰中有结核杆菌。
支气管肺癌:X线显示多无液平面;空洞周围无炎症反应;肺门淋巴结大。
肺大疱或肺囊肿激发感染:无明显毒性症状或咳嗽;呈圆形、腔壁薄而光滑;液平面周围无炎症反应。
资料来源:《内科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