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病理及针刀医治

概述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bronchitis)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发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理特点是支气管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有连续两年以上,每一年延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咯痰或气喘等症状。初期多在冬季发作,春暖后减缓;晚期炎症加重,症状终年存在,不分季节。疾病进展又可并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影响劳动能力和健康。

本病为常见疾病、多发病,根据我国70年普查的结果,得病率为3.82%。随着年龄增长,得病率递增,50岁以上的得病率高达15%或更多。本病流行与吸烟、地区和环境卫生等有密切关系。

相干解剖肺脏的功能活动主要受迷走神经和从脊髓T1~T5节段发出的交感神经安排。(图)

支气管的神经丛主要由肺前丛及肺后丛来的纤维构成,向上与气管的神经丛相连续。自肺丛入肺的纤维,可散布于支气管、肺血管及胸膜脏层。沿着大及中等支气管的神经丛也可分为两层,在支气管外膜内有一外膜丛;另有1次级丛为粘膜下丛,位于软骨与平滑肌层之间的粘膜下结缔组织内,两丛间有细密的纤维联系。在支气管丛内存在着神经节,这类神经节大多位于外膜丛内,粘膜下丛则较少。神经节细胞为多角形,有卫星细胞构成的被囊。神经节一般位于支气管分叉处,在丛内较大神经纤维束的会合点处。在较小的支气管壁内,两丛合成一个,并可延伸至呼吸细支气管,但有的单支可呈一小束的神经纤维舒展至肺泡的壁内。

支气管丛内含有髓纤维及无髓纤维。许多大的有髓纤维可追踪到上皮或上皮下组织内的感觉神经末梢装置,这类神经散布沿支气管可远达细支气管及肺泡。许多有髓纤维属于内脏传入神经,主要来自迷走神经。另1种终止在丛内神经节细胞有髓纤维的可能是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前纤维。丛内细小的有髓纤维及无髓纤维,可能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及壁内神经节的节后纤维。这类纤维散布到平滑肌、血管及腺体。安排腺体的纤维主要来自粘膜下丛。

各级支气管的起始部及肺泡壁内,发现有感觉神经的末梢感受器。在低级支气管,这类感觉神经末梢的形态是较复杂的,在小支气管的感觉神经末梢,形态较简单和细小。自支气管丛来的有髓纤维,以单支或2、三支成一束进入支气管的上皮层。在上皮细胞间神经末梢分成许多细小的分支,显示曲张和膨大,终端可呈小球状。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管所见的神经末梢不但细小,而且终末支曲折和盘缩在一起,与大支气管所见的舒展和放射现象相反。这类神经末梢被认为是化学感受器,当肺内CO2的张力超过一定程度后,便能感受刺激。另外,在人类支气管各部分的平滑肌内也发现过肌梭。

气管和支气管的平滑肌有丰富的自主神经传出纤维安排,这些是无髓或薄髓神经纤维。其中许多是壁内神经节细胞发出的副交感节后纤维;也可能有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存在。在较大的支气管内,神经纤维束一般与平滑肌束平行,常常见到神经纤维成一单支或一束,并分出许多小支,穿入肌束内,在肌纤维间走行,尚不时发出短小分支,其末梢支与肌细胞紧贴。这类自主神经传出纤维束沿支气管向远侧延伸,纤维数逐步减少,可远达细支气管的平滑肌及肺泡管在肺泡开口处的括约肌状的肌束。支气管的腺体也由自主神经传出纤维安排。散布于气管和支气管的神经最少具有改变平滑肌活动以调理呼吸道的管径和安排黏液腺分泌两种功能。

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纤维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的管腔缩小,刺激腺体分泌。生理实验的结果证明,切断迷走神经可引发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支气管管腔扩大。如刺激切断的迷走神经周围端则肌肉收缩,管腔缩小。任意一侧迷走神经被刺激,同侧的支气管管腔明显缩小,而对侧可出现较弱的收缩。这表明迷走神经的纤维不但散布于同侧,而且在正常情况下,一侧的纤维可至对侧肺丛及支气管丛内。

刺激交感神经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支气管管腔扩大,抑制腺体分泌。这类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主要经上3个胸神经,继而在颈下神经节及胸上神经节内换元,发出节后纤维。切断颈交感干,刺激其胸端,一般可引发一侧或双侧支气管扩张。这类支气管扩张的交感神经纤维也是双侧散布,有1定量的交感神经纤维横越到对侧,进入肺丛及支气管丛。

肺血管的神经安排:支气管动脉及肺动脉都有较丰富的神经散布。在兔的肺门处,可见有相当大的神经干缠绕着较大的肺动脉分支。它们随着血管延伸,常不规则地发出分支,这类分支与动脉平行一段距离,再分成数支,有的支常伸向远侧,另有支则向相反方向延伸,各支又分出较小的曲张小支,还可进一步分支,最后到达血管中层的平滑肌细胞。在兔肺动脉外膜内也观察到感觉神经末梢装置,与有髓纤维联系。较小的肺动脉分支有较小的神经束伴行。毛细血管上也有小的神经纤维与之并行,并发小支终止于毛细血管壁,这些情况可在肺泡管及肺泡囊上的血管见到。肺静脉的神经散布较贫乏,神经纤维也散布到管壁中层内的平滑肌。肺血管是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两重安排,而主要是交感神经,交感纤维使肺血管收缩。但也有少数血管扩大纤维来自交感神经。另外,副交感内含有血管扩大纤维。一般说肺血管的收缩作用较扩大作用明显。

胸膜脏层的神经安排,直接来自肺门的神经及伴随支气管动脉的神经。现已发现在胸膜脏层内有游离型、复杂无被囊型及细小有髓纤维末梢吻合而成的终3种情势的神经末梢。

病因病理过去我们对慢性支气管炎的认识,一直以为是支气管产生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的炎症。从上述关于肺脏与自主神经关系的叙述,可见肺脏的功能活动是受着自主神经控制的,从解剖位置我们知道这些控制肺脏的自主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和T1~T5节段。针刀医学通过对慢性支气管炎病因、病理的深入研究,并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验证,证明它的最根本的缘由不在肺脏的本身,而在于控制它的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如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后,支气管粘膜的迷走神经感受器反应性增高,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可出现过敏现象而产生喘息。而引发这1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进一步缘由是T1~T5部位的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损伤及迷走神经在颈部走行部位的慢性软组织损伤;另外一部分疾病则由于和肺脏相联系的电生理线路产生故障,如电流量增加或电流量减弱或出现短路等。有关的详细论述在本书基础理论部份第四章、第五章及第六章有详实的论述,请参阅。

由于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损伤所致使的自主神经被牵拉和卡压,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功能紊乱的本质根据针刀医学关于人体电生理线路的新的生理系统的理论可知,就是自主神经这类电生理线路的电流量和肺脏有关其他电生理线路电流量的不稳,电流量过强就出现亢进性的临床症状,电流量过弱就出现衰退性的临床症状。所谓亢进性就是中医学所说的实证、热证;所谓抑制性的就是中医学所说的虚证、寒证。

由于控制肺部神经功能的紊乱和与肺脏有关的电生理线路的功能障碍,致使肺脏的有关自主神经的末梢变得敏感,所以出现过敏现象。在临床上我们努力去找过敏源,但即便找到过敏源也只能找到临时的减缓症状的途径,而没法解决慢性支气管炎的根本问题。而现在我们从它的最根本病因着手,用针刀医治有关的慢性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损伤所引发的病理变化,及用针刀来排除有关的电生理线路的功能障碍,就可以较完全地治愈这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病。

临床表现1、临床表现

部份患者在起病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史。常在寒冷季节病发,出现咳嗽、咯痰,尤以晨起为著,痰呈白色黏液泡沫状,粘稠不容易咳出。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时,症状加重,痰量增多,粘稠度增加或为黄色脓性,偶有痰中带血。随着病情发展,长年咳嗽,咳痰不停,秋冬加重。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在症状加重成继发感染时,常有哮喘样发作,气急不能平卧。呼吸困难一般不明显,但并发肺气肿后,随着肺气肿程度增加,则呼吸困难的程度逐步加重。

2、体征

本病初期多无体征。有时在肺底部可听到湿性和干性啰音。喘息型支气管炎在咳嗽或深吸气后可听到哮鸣音,发作时,有广泛哮鸣音,长时间发作的病例可有肺气肿的体征。

用拇指触压T3上、下、左、右可见压痛,软组织可见结节和条索。

根据临床表现,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单纯型与喘息型两型,前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咯痰,后者除咳嗽、咯痰外尚有喘息症状,并伴随哮鸣音。

3、并发症

(1)阻塞性肺气肿为慢性支气管炎最常见的并发症。初期体征不明显,肺气肿加重时呼吸活动减弱,出现桶状胸。触诊语颤减弱或消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不容易叩出,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落。听诊心音遥远,呼吸音普遍减弱,呼气延长,并发感染时肺部可有湿啰音。X线示肋间隙增宽,活动减弱,两肺野的透亮度增加。肺血管纹理外带纤细,稀疏和变直,而内带的血管纹理可增粗和紊乱。心脏常呈垂直位,心影狭长。

(2)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蔓延至支气管周围肺组织中,患者有寒战、发热,咳嗽增剧,痰量增加且呈脓性。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X线检查,两下肺野有斑点状或小片阴影。

(3)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构成溃疡,管壁纤维增生,管腔或多或少变形,扩大或狭窄。扩大部份多呈柱状变化。

诊断根据主要依托病史和症状。在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后,临床上凡有慢性或反复的咳嗽,咯痰或伴喘息,每一年病发最少延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者,诊断便可成立。如每一年病发延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检查根据(如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现详述以下:

1、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慢支急性发作期或并发肺部感染时,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喘息型者嗜酸粒细胞可增多。减缓期多无变化。

(2)痰液检查涂片或培养可见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甲型链球菌及奈瑟球菌等。涂片中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已破坏的杯状细胞,喘息型者常见较多的嗜酸粒细胞。

(3)呼吸功能检查初期常无异常。如有吝啬道阻塞时,最大呼气流速———容积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下降,闭合容积可增加。发展到气道狭窄或有阻塞时,如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减少(<70%),最大通气量减少(<预计值的80%);流速———容量曲线减低更加明显。

(4)X线征象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X线检查阴性,或仅见两肺下部纹理增粗,或呈条索状,这是支气管壁纤维组织增生变厚的征象。若合并支气管周围炎,可有斑点阴影堆叠其上。

必须摄T3为中心的胸椎正侧位片,根据针刀医学影像学有关读片方法,仔细浏览X光片,检查有T3有没有旋转移位和前后移位,有无以T3为中心的轻度侧弯。

2、鉴别诊断

(1)肺结核活动性肺结核常伴随低热、乏力、盗汗、咯血等症状;咳嗽和咯痰的程度与肺结核的活动性有关。X线检查可发现肺部病灶,痰结核菌检查阳性。老年肺结核的毒性症状不明显,常因慢性支气管炎症状的掩盖而长时间未被发现、应特别注意。

(2)支气管哮喘起病年龄较轻,常有个人或家族过敏性病史;气管和支气管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性增高,表现为阵发性呼吸困难和咳嗽,发作短暂或延续。胸部叩诊有过清音,听诊有呼气延长伴高音调的哮鸣音。晚期常并发慢性支气管炎。

(3)支气管扩张多发生于儿童或青年期,有反复大量脓痰和咯血症状。两肺下部可听到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两肺下部支气管阴影增深,病变严重者可见卷发状阴影。支气管碘油造影示柱状或囊状支气管扩张。

(4)心脏病由于肺淤血而引发的咳嗽,常为干咳,痰量不多。详细询问病史可发现有心悸、气急、下肢浮肿等心脏病征象。体征、X线和心电图检查均有助于鉴别。

(5)肺癌多发生在40岁以上男性,长时间吸烟者,常有痰中带血,刺激性咳嗽。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块影或阻塞性肺炎。痰脱落细胞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明确诊断。

医治根据的理论本病医治所根据的理论是,针刀医学关于慢性软组织损伤病因病理学的理论、关于脊柱区带病因学的理论和关于人体新的生理系统电生理线路系统的理论。

根据针刀医学这3方面的理论,和与肺脏有关的解剖学的定位,我们研究确认该病的根本病因不在肺脏的本身,而在背部的相干部位的软组织损伤及脊柱的骨关节损伤,影响安排肺的自主神经和电生理线路的正常功能而至。通过针刀和手法及配合一些适当的药物,来纠正自主神经受牵拉卡压的问题,排除电生理线路障碍,使慢性支气管炎得到根本性的医治。

医治1、针刀医治

针刀医治根据X线片提示的T3位置情况和触诊T3上、下、左、右的情况,其医治方法略有不同。

(1)T3有旋转移位或前后方移位(根据针刀医学影像学读片方法读片),针刀的医治方法让病人俯卧位,在T2和T3棘突间定一点,在T棘突间定一点和相应的两侧各旁开1~1.5cm定4个点(也就是在肋横突关节囊的部位)。在这6个点处垂直进针刀,刀口线一概和人体纵轴平行,棘突间的两刀深度达椎管外约3mm,然后调转刀口线和人体纵轴垂直,用切开剥离法,将棘间韧带松解1~3刀,两侧4点,深度均到达肋横突关节囊,刀口线稍微转动,至于肋横突关节间隙,将肋横突关节囊切开2~3刀,然后6支针刀逐一拔出,待贴好创可贴后,用手压迫各针孔2~3分钟。

(2)T3的上、下、左、右有压痛、或结节、或条索,针刀的医治方法让病人俯卧位,在其压痛点、或结节、或条索处定若干点,在各点处进针刀,刀口线均和人体纵轴平行,深度可达肋横突关节骨面,如在横突之间深度也不得超过肋骨的外侧面,如在棘突之间深度达椎管外3mm以上,各点针刀到达相应深度后,有疼痛的点则进行纵行剥离法和横行剥离法便可,有结节和条索者则进行纵形切开法或瘢痕刮除法。

(3)检查T3区既无位置变化,又无压痛结节等病理变化,此即为单纯的电生理线路障碍而至,其医治方法为:

1.在C7棘突下和T1棘突上的两棘突之间进针刀,刀口线和脊柱纵轴平行,针体斜向下方和背部呈80°夹角刺入,深度0.3~0.5cm之间,纵行剥离2~3下便可。

2.在T4和T5棘突之间的连线中间处作一点,通过这点作1垂直于脊柱纵轴线的横线,并从此点沿此横线向两侧各旁开3寸(同身寸)定两点,在此两点进针刀,刀口线和脊柱纵轴线平行,针体和背部平面垂直刺入,深度达肋骨背面,纵行剥离下便可。

3.在T棘突之间通过两个棘突的中点,划一垂直于脊柱纵轴线的横线,并以此中点向两侧各旁开1寸半(同身寸),在此两点上进针刀,刀口线和脊柱纵轴线平行,针体垂直于背平面刺入,深入达肋骨背面,纵行剥离2~3下便可。

以上部位针刀在纵行剥离时速度应缓慢,不可快速。

哮喘严重者加下一步:

4.在C7和T1棘突之间的中点,划一垂直于脊柱纵轴线的横线,在此横线上各旁开5分左右取两点,在此两点上进针刀,刀口线和脊柱纵轴线平行,针体垂直于背平面刺入,针体斜向棘突根部深度达T1椎弓和肋骨头背面,纵行剥离2~3下便可。在纵行剥离时速度应缓慢,不可快速。

凡高热、喘急、声高者针刀均快速横行;凡无热、喘息无力、声音低微者,针刀都慢速纵行。

2、手法医治

(1)如属于T3关节位置变化者,针刀术后,即用关于胸椎整复手法进行整复(详细操作参见上篇第九章经常使用的胸椎手法一节)。

(2)如属于T3上、下、左、右有压痛、结节、条索者,针刀术后即在局部用指揉法按揉1分钟便可。

(3)如属于电生理线路功能紊乱者,无需手法。

3、药物医治

(1)不管属于哪1种缘由引发的慢性支气管炎,用针刀和手法医治以后,均立即服用活络Ⅰ号冲剂3~5天。

(2)同时服用以下汤药:

山萸肉10g熟地10g淮山药10g泽泻10g

丹皮10g云苓10g紫菀10g五味子5g

枸杞子10g杏仁10g

如有明显畏寒、语音低微、且痰清稀者,可加干姜10g、党参10g、细辛3g。如痰稠、色黄、且呼吸音粗而响亮者,可加全瓜蒌10g、半夏10g。

此药每天1剂,每剂煎两次,共服10~15天。

3.如有明显炎性反应者(体温在37.5°C以上)可选用适当类型的抗生素。

4.在症状基本减缓后,可服蒙药檀香清肺丸45天。

4、康复医治

(1)从针刀医治后的第1天起,每天清晨饭前服以下食品30~45天,即百合干50g、白果仁(行将银杏外层硬壳剥去)50g、冰糖50g,3种食品放在一起加水炖熟,连汤和该3种食品空腹顿服。

(2)每天晚在临睡前,作深呼吸50次。

5、护理

(1)如属于胸椎关节位置变化者,针刀和手法医治后,让病人仰卧位,在第3胸椎处垫一新的毛巾,卧床休息1~2星期。

(2)其余两种情况无需特殊护理。

(3)其他按内科的常规护理履行。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
北京看白癜风好点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wkz.com/ways/1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