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反复发作的呼吸道疾病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为主的气道变应原性慢性炎症性疾病。对易感者,此类炎症可引起广泛而可逆的不同程度气道阻塞症状。临床以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为特点,常在夜间与清晨发作,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患者气道具有对变应原刺激的高反应性。

(病因):哮喘的发病原因极为复杂,尚未完全清楚。遗传过敏体质对本病的形成关系很大,多数患者有婴儿湿疹、过敏性鼻炎或食物、药物过敏史。本病大多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约20%的患者有家族史,发病常与环境因素(如寒冷刺激、呼吸道感染、过敏原吸入等)有关。

(发病机制):主要为慢性气道炎症、气流受限及气道高反应性。此时有四种原因致使气流受限,即急性支气管痉挛、气道壁肿胀、慢性黏液栓形成、气道壁重塑。

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过敏原激发后会出现即刻及迟发反应。即刻反应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所致,表现为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在初期迅速下降然后恢复正常。4-6小时后,出现迟发性气道反应,表现为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再次逐渐下降,迟发反应是由于黏液产生增加、黏膜水肿及炎症所致。

支气管哮喘加重的诱因很多。过敏原包括室内的尘螨、动物毛宵及排泄物、蟑螂、真菌,室外的花粉、真菌、牛奶、鱼、鸡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及支原体感染;强烈情绪变化;运动和过度通气;冷空气;药物如阿司匹林;职业粉尘及气体等。

(病理):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组织有明显肺气肿,肺过度膨胀。大、小气道内填满黏液栓。镜下见支气管、毛细支气管的上皮细胞脱落,炎症细胞广泛侵润,血管扩张渗漏,基底膜增厚,平滑肌肥厚、增生,杯状细胞增加,黏膜下腺体增生。黏液栓由黏液、血清蛋白、炎症细胞、细胞碎片混合组成。

(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的典型症状为咳嗽、胸闷、喘息及呼吸困难,特别是上述症状反复出现并常于夜间或清晨加重,在除外其他病因后要高度怀疑支气管哮喘。儿童慢性或反复咳嗽,有时可能是支气管哮喘的唯一症状,即咳嗽变异性哮喘。

该病起病或急或缓,婴幼儿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与一般支气管炎类似。年长儿起病较急,且多在夜间。发病初仅有干咳,以后表现喘息,随支气管痉挛缓解,排出黏稠白色痰液,呼吸逐渐平复。发热可有可无,吸气时出现三凹征,颈静脉怒张。叩诊两肺呈鼓音,膈肌下移,心浊音界缩小,提示已发生肺气肿。听诊吸气呼吸音减弱,呼气相延长,全肺可闻及喘鸣音及干性啰音。有时只有呼气延长而无喘鸣。

特别严重的病例,开始即呈危重表现,患儿烦躁不安,呼吸困难,以呼气困难为著,不能平卧,坐位时耸肩屈背,端坐呼吸,尤其哮喘持续状态,由于肺通气量减少,两肺几乎听不到呼吸音,称“闭锁肺”,是支气管哮喘最危险的体征。

临床表现也因引起哮喘发作的变应原而异。呼吸道感染引起者,胸部常可闻及干、湿啰音,并伴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多等现象。若为吸入变应原引起者,多先有鼻痒、流清涕、打喷嚏、干咳,然后出现喘憋。对食物高度敏感者,大都不发热,除发生哮喘症状外,常有口唇、面部水肿、呕吐、腹痛、腹泻及皮疹等,多于进食后数分钟出现。

发生间歇期虽无呼吸困难,但仍可自觉胸部不适,多数患儿症状可全部消失,肺部听不到喘鸣音。在感染或接触外界变应原时,可立即触发哮喘。

(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哮喘急性发生时胸片可正常,或有肺气肿、支气管周围间质侵润及肺不张。偶见气胸、纵隔气肿。

2、变态反应状态的测试:即用变应原作皮肤试验。

3、肺功能检查:主要用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及呼气峰流速两种方法测定气流受限是否存在及其程度,

4、气道高反应性:可通过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气流受阻的可逆性、呼气峰流速昼夜变化、激发试验、皮质类固醇试验治疗来反映。

(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年修订了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1、诊断标准如下: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喘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

A、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

B、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a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B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后15分钟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FEV1)增加≥12%;或b,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

C,呼气峰流速(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2、哮喘预测指数能有效地预测3岁内哮喘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危险性。

哮喘预测指数:在过去一年喘息≥4次,具有1项主要危险因素或2项次要危险因素。主要危险因素包括:(1)父母有哮喘病史;(2)经医生诊断为特应性皮炎;(3)有吸入变应原致敏的依据。次要危险因素包括:(1)有食物变应原致敏的依据;(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4%;(3)与感冒无关的喘息。如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建议按哮喘规范治疗。

3、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原因之一,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表现不伴有明显喘息。

诊断依据:(1)咳嗽持续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2)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3)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最大呼气峰流速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6)个人或一、二级亲属特应性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以上(1)-(4)项为诊断的基本条件。

4、鉴别诊断以喘息为主要症状的儿童哮喘应注意与毛细支气管炎、肺结核、气道异物、先天性呼吸系统畸形和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相鉴别,咳嗽变异性哮喘应注意与支气管炎、鼻窦炎、胃食管反流和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等疾病相鉴别。

(治疗):

1、治疗原则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1)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抗炎、平喘;(2)缓解期:长期控制症状、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避免触发因素、自我保健。

2、治疗目标(1)尽可能控制、消除哮喘症状(包括夜间症状);(2)使哮喘发作次数减少,甚至不发作;(3)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4)能参加正常活动,包括体育锻练;(5)B2激动剂用量最少,乃至不用;(6)所用药物副作用减至最少,乃至没有;(7)预防发展为不可逆性气道阻塞。

3、阶梯治疗方案

4、吸入治疗是目前治疗哮喘最好的方法,吸入药物以较高浓度迅速到达病变部位,因此起效迅速,且所用药物剂量较小,即使有极少量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也可在肝脏迅速灭活,全身不良反应较轻,故应大力提倡。

5、哮喘常用药物

(1)糖皮质激素是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可吸入用药、口服用药、静脉用药。

(2)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是一种非糖皮质激素类抗炎制剂,可抑制IgE诱导的肥大细胞释放介质。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是新一代非糖皮质激素类抗炎药。

(4)B2受体激动剂可舒张气道平滑肌,增加黏液纤毛清除功能,调节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介质释放。可吸入用药、可口服用药。

(5)茶碱类药物具有扩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作用,此外还可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机,还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为常用平喘药。可口服用药、可静脉用药。茶碱与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茶碱类药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重者可抽搐乃至突然死亡。有效安全的血药浓度应保持在5-15ug/ml,若20ug/ml,测不良反应明显增多。

(6)抗胆碱药吸入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铵,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

(7)特异性免疫治疗在无法避免接触变应原或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考虑真对变应原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如用花粉或尘螨提取物做脱敏治疗。

(8)免疫调节剂因反复呼吸道感染诱发喘息发作者可酌情加用。

(9)中药急性发作期要辩证施治,缓解期用健脾、补肾等扶正。

6、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

可用B2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药、茶碱等药物。

7、哮喘危重状态的处理

氧疗、补液纠正酸中毒、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的使用、镇静剂、抗菌药物治疗、必要时辅助机械通气。

8、哮喘慢性持续期治疗

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缓释茶碱、长效B2受体激动剂、肥大细胞膜稳定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必要时联合治疗。

(管理与教育):

1、避免危险因素避免接触变应原,去除各种诱发因素(吸烟、呼吸道感染、气候变化等)

2、哮喘患儿及其家长的教育与管理加强对哮喘患儿及其家长的教育与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可通过门诊教育、集中教育、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向哮喘患儿及其家长宣传哮喘基本知识。

(预后):儿童哮喘的预后较成人好,约70%-80%年长后症状不再反复,但仍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30%-60%的患儿可完全治愈。

医生名片

李秀兰,儿科副主任,儿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郑大临床医学系,学士学位,曾进修于郑大一附院、上海医院,擅长于小儿内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新生儿及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

联系









































白癜风是怎么样的
北京去哪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wkz.com/wazlyy/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