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病因 > 雾化比吃药输液危害都大最新共识娃能 >
雾化比吃药输液危害都大最新共识娃能
“雾化治疗是个啥?”“有副作用吗?”“能长期做吗?”……雾化治疗,一直是很多宝妈宝爸顶顶关心的问题之一。
而就在今年,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正式发布了专家共识——《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年版)》。
那今天就结合这个共识,带大家好好聊聊雾化那些事儿!
的故事
雾
化
什么是雾化?
雾化是一种呼吸道给药方式,一般我们服用药无外乎两种方式,一个是通过口服,一种静脉注射或者肌肉注射。但现在还有一种就是气道局部给药雾化的方式,药物是液体的,它通过雾化机,把液体的药给转化成一种气溶胶的形式,让病人吸到上呼吸道甚至下呼吸道,使药物局部起效。
它主要适用急性呼吸道的疾病,比如说过敏性哮喘急性发作、慢阻肺急性发作,因为药物可以直接到达气道局部,可以快速起效。另外适合一些不能正常接受口服治疗的病人,比如说哮喘病人急性发作的时候,包括儿童,他不能正常的吃药或者是喝药,雾化可以让病人比较容易的使一些气道的药物去快速起效。
一般来说,我们国家雾化常见于儿科用药,其次就是一些慢性气道疾病的急性发作时候,经常可以雾化给药,还有一种雾化的形式就是雾化不是用药,只是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雾化,湿化气道,对一些长期卧床的病人的气道的管理有很多的作用,起到使黏稠的痰液稀释,容易咳出来或吸出来。
雾化适应于那些?
1、感染后咳嗽;
2、哮喘变异性咳嗽;
3、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4、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
5、气管插管术中和术中和术后等;
6、婴幼儿喘息急性期和缓和期;
7、哮喘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
8、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和感染后恢复期。
关于雾化器的误解
很多人对雾化有偏见,是因为听信了“江湖传言”:雾化抗生素对肺的损伤大,人家国外都不建议用啦!
但事实上,抗生素本来就不用使用雾化器。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儿童抗生素,市场上均无雾化剂型。
如果有医生推荐雾化抗生素(常见的有: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氨曲南、头孢他定,黏菌素,两性霉素等),别犹豫,果断拒绝并拉黑!
同样,这些药也一并拒绝:
中成药:
强烈反对中成药注射液用于雾化中,安全尚不明确。常见禁药:喘可治、痰热清、喜炎平、炎琥宁、热毒宁。
其他:
地塞米松、利伟巴林注射液:疗效差,不良反应大。
氨溴索注射液(沐舒坦)、干扰素:安全性不明确。
α-糜蛋白酶注射液:对宝宝视网膜和肺都有损伤,吸入也容易加重炎症并诱发哮喘。雾化可用药
雾化能用的药有什么呢?医生把它们分为了3类: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
用于减轻宝宝气道炎症、控制喘息、咳嗽症状。
一听到激素,家长们的担心就来了:会不会对宝宝有害?
实际上,激素并非猛如虎,关键看你怎么用。使用激素药物是医生根据宝宝病情权衡利弊的结果,对于反复咳嗽或哮喘的宝宝,只要遵循医嘱使用,大可不必担心。
一个冷知识:宝宝必补的维生素D,其实就是一种激素。
医院常用的糖皮质激素有:
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松。
(2)支气管扩张剂:
用于宝宝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缓解气管痉挛、起到平喘作用。
常用的支气管扩张剂有:
B2受体激动剂:特布他林、沙丁胺醇。
抗胆碱能药:异丙托溴铵。
(3)祛痰药:
降低痰的粘稠度,协助宝宝咳痰。
医院常用的祛痰药:乙酰半胱氨酸(哮喘儿童慎用)。
如果宝宝需要长期雾化(比如哮喘),需要定期随访,及时调整用药,尽可能减少副作用。
能否在家做雾化?
宝宝刚生病时,医院接受雾化治疗。
如果后期得到了医生许可,并在医生指导下掌握了雾化药物、剂量和注意事项,在家雾化也可以!但这些要点要掌握:
●雾化器
推荐在家使用压缩雾化。因为超声雾化颗粒直径过大,药剂不能深入到宝宝下呼吸道,所以不建议使用。
●雾化用量
划重点:供参考,具体谨遵医嘱
●雾化前
①前30分钟不要给宝宝吃东西;
②使用雾化药物时,不要涂抹油性面霜;
③怕宝宝哭闹,可以提前在手机放好动画片吸引宝宝注意力;
④如果有流鼻涕鼻塞症状,建议雾化前使用生理盐水和吸鼻器清洁鼻腔。
●雾化时
①在宝宝安静状态下雾化(睡眠状态也可),尽量让宝宝保持慢而深的呼吸,用嘴吸比鼻吸效果更好;
②面罩紧贴宝宝口鼻,避免喷到眼睛;
③尽量选择坐位雾化,让宝宝上半身保持直立;如果宝宝太小不能坐位,可以让宝宝半坐卧位,切忌躺着雾化;
④雾化罐要保持与地面垂直,氧流量要调节在6-8L/min;
⑤雾化时间尽量控制在10-15分钟,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异常反应,如果出现口唇发紫、呼吸不均症状,要立即停止。
●雾化后
①使用激素药物雾化后,要及时洗脸,用漱口或喝水的方式,减少药物残留;
②半小时后再给宝宝进食;
③用空手掌心自下而上、由外向内为宝宝拍拍背,协助排痰;
④雾化后加少量清水雾化数十秒,随后洗净雾化器并晾干收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