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治疗 > 冬季儿童感冒如何支招nbsp >
冬季儿童感冒如何支招nbsp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秋冬换季这样一个各种流行病易发的季节,让妈妈们了解一些提高宝宝免疫力的知识。并且对于这个季节常见的感冒、咳嗽的治疗、护理方法,将以往零碎的帖子做一个总结性的归纳,让大家看起来比较方便。
如何提高儿童的抵抗力?
提高孩子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预防接种,它虽然很有效,但由于疫苗的种类很有限,不可能通过预防接种来防止一切传染病;第二种方法就是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孩子对一般传染病的抵抗力,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提供足够的营养。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较多,但由于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而且食谱往往比较单调,故容易发生营养素的缺乏;营养不足,抵抗力就比较差。从目前研究的情况来看,轻度的(或称为亚临床型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缺乏是造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一个常见原因。因此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有色蔬菜和水果(其中所含的B-胡萝卜素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或补充一些多元维生素制剂或牛初乳也能有效地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2、保证充足的睡眠。这也是增强体质的重要方面。
3、进行体育锻炼。这是增强体质的有效措施。锻炼要从小开始,满月后的孩子,夏天可以在室外躺一会儿,冬天可开窗在室内呼吸新鲜的空气,衣服也不要穿得太多。从小培养孩子适应较冷的环境,当气候发生变化时就不容易得感冒。户外活动不仅可以使皮肤合成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而且对肌肉、骨骼、呼吸、循环系统的发育以及全身的新陈代谢都有良好的作用。经常运动还可以增强食欲,使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素,这样体质就会增强,抵抗力就会明显增加。
4、多喝水,促进体液循环,有效排出毒素。
父母常常忽视的感冒原因
加强体质,注意营养,不到公共场所,注意与感冒病人隔离等措施都是大家熟悉的。常见的却易被父母忽视的原因是那些没有写在书本上的。如果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多加注意,还是可以避免的。
1、小儿已经睡着了,不管是在怀抱中、推车中、自行车后座上、汽车座椅中,父母应该避免孩子受风。小儿睡觉时,遭受风的侵袭,是造成感冒的原因。
2、外面烈日炎炎,带小儿到超市,超市里空调开放,小儿满身的汗水很快就没有了,再给小儿吃些冷饮,从里到外都是凉的,结果小儿外感风寒,从凉爽的超市到闷热的户外,小儿又会风热感冒。
3、电风扇或空调风口直接对着小儿,也是小儿患感冒的原因。
4、睡觉前妈妈怕小儿受凉,盖得比较厚,小儿可能会出汗,当到了下半夜气温下降,妈妈也睡着了,孩子把被子踢光,结果受凉感冒。
5、托幼机构,隔离困难,一个孩子感冒,很容易传播给另一个孩子。此起彼伏,感冒不断。加上管理不周,冷热不均,更易感冒,因此,集体生活的孩子感冒的几率高。
6、出汗后马上洗澡,也是感冒的诱因,要等到汗下去,或先用干毛巾擦干再洗澡。
如果已经感冒了,要区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大家可根据症状判断,以便对症下药。
风寒感冒起病较急,发热,怕冷怕风,甚至寒战,无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稀色白,头痛,周身酸痛,食欲减退,大小便正常,舌苔薄白等。
风热感冒主要表现为小儿发烧重,但怕冷怕风不明显,鼻子堵塞但流浊涕,咳嗽声重,或有黄痰粘稠,头痛,口渴喜饮,咽红、干、痛痒,大便干,小便黄,检查可见扁桃体红肿,咽部充血,舌苔薄黄或黄厚,舌质红,脉浮而快。
引起小儿咳嗽的常见疾病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症状特点作相应处理。
感冒:
症状特点:起病急,除咳嗽外,还有打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痰不多,呈白色(病毒感染)。1-2天后咳嗽加剧,有发热,痰呈黄色(继发细菌感染)。若咳嗽伴声音嘶哑,表明炎症已向喉部发展。
处理方法:多饮水,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高热时予以降温(冰枕、退热药),并立即就诊。
反复呼吸道感染:
症状特点:每年患感冒7次或肺炎3次以上,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多见。患儿咳嗽连续不断,可有痰或无痰,大多无发热。服药时好转,停药后易复发。
处理方法:检查免疫功能、微量元素,排除先天性疾病,避免被动吸烟,纠正偏食。
支气管肺炎:
症状特点:多为感冒、支气管炎发展而成,患儿发热不退(也可无热),咳嗽频繁,当炎症加重时咳嗽反而减轻,吸收时咳嗽又加重。呼吸增快,有鼻翼扇动,口唇发紫。
处理方法:千万不能耽误,立即就诊。
急性支气管炎:
症状特点:一般先有鼻塞、流涕,再出现咳嗽,开始大多为干咳,以后有痰,如伴细菌感染,痰呈黄色。婴幼儿常有发热,甚至腹泻、呕吐,一般无呼吸急促。
处理方法:同感冒。
喘息性支气管炎:
症状特点:多见于1-3岁婴幼儿,往往有湿疹史,发病后以咳嗽伴喘鸣为主,喉部似有痰,但又咳不出,孩子非常痛苦。一般无发热.受凉后易复发。
处理方法:去医院查找病原,部分患儿可给予抗哮喘治疗。
支气管哮喘:
症状特点:以往有哮喘病史,起病可急可缓。发病时有刺激性咳嗽,口中常伴有白色泡沫。患儿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及哮鸣音,烦躁不安,以夜间为重。
处理方法:家中需常备沙丁胺醇(喘乐宁)、丙酸倍氯米松(必可酮)等药,发作时先用药,立即就诊。此外,小儿咳嗽如出现以下一些情况:每天清晨起床或入睡时剧烈咳嗽,伴有脓痰或呕吐,须警惕支气管扩张症;长期刺激性咳嗽,可能为间质性肺炎或支原体肺炎;若痰中带血,需进一步检查是否患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等疾病。此时,家长切莫大意,医院诊治。
常见药
普通感冒轻微咳嗽:板兰根、小儿新感冒颗粒、香港余仁生的保婴丹,牛磺酸颗粒、小儿感冒颗粒(同仁堂)
较重的咳嗽:小儿清肺口服液(同仁堂)、清宣止咳颗粒、川贝煮梨喝水吃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健儿清解液,沐舒坦
另,葱白水,在感冒初起的时候服用能有效制止感冒症状的加重,有不少妈妈试过效果不错。具体做法:葱白一根(约手指长)加水煮,大概煮-ML,这是一天服用的量。葱白水有股辛辣味,可以放些糖或蜂蜜,宝宝比较容易接受(一岁内的宝宝不要用蜂蜜,可加少许红糖)。
营养支招:家中常配儿童型维生素C,蛋白质,钙D片,儿童多种营养素等等,三餐饭后给予适当的补充,增强免疫力为孩子发育奠定基础。(如若发烧可用维生素C冲厕法:毎2个小时2~4片儿童型维生素C嚼服或化水随服,或者是榨蔬菜水果汁给孩子喝。之后额头与后脑勺用湿毛巾将冰块锤碎再用保鲜袋装裹外包上湿润的毛巾围绕上,防止烧坏脑袋。其实发烧要让孩子烧出来,将来潜入身体的病毒细菌歼灭。可许多父母不懂,动不动就打吊针吃抗生素药物强制降温,久而久之孩子的身体搞坏了……
不要随便服用抗菌素
人们俗称的感冒就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引起上感的病原菌主要是病毒,占90%以上,细菌的原发性感染只占少数。引起上感的常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常见的细菌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等。病毒性上感后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可继发细菌感染。
从感冒的病原体可见,病毒性感冒是占绝大多数。因此,感冒就服用抗菌素,甚至使用高级抗菌素的做法是不对的,小儿尤其小婴儿,上感的几率很大,每次都服用抗菌素,有的连续感冒,连续使用抗菌素,抗菌素越用越高级,结果造成小儿耐药菌生长,一旦有细菌感染,使用药物效果不佳,而且,抗菌素有许多副作用,如杀伤白细胞,使白细胞下降,进一步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抗菌素对胃肠道黏膜的刺激出现药物性胃炎,肠道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菌素,或高级抗菌素,广谱或联合使用抗菌素。使肠道内一些非致病菌被杀灭,出现菌群失调,破坏肠道内微生物平衡,而出现肠道疾病。甚至出现伪膜性肠炎,机会菌--霉菌二重感染,一些非致病菌由于失去了相互制约,而成为致病菌。
在我国,特别是给儿童滥用抗菌素现象非常严重。据有关报道,我国是消耗抗菌素的大国。约占世界消耗量的一半。相当于发达国家使用抗菌素量的十几倍。感冒的90%以上是病毒感染。抗菌素对病毒是无效的,每次感冒都服用抗菌素是不好的。要有细菌感染的证据再投用抗菌素。不要因为怕细菌感染而预防性给药,这是错误观点。抗菌素是杀灭细菌的。没有细菌使用抗菌素只能杀灭白细胞。抗菌素的半衰期是有限的,最长不过几小时。没有长期作用。
朱老师想说的话:最近发现感冒的宝宝越来越多,留言也没法一条条回复,这里就专门写个专题。从未感冒过的咕噜也在周岁后第一次挂上了两行鼻涕,观察病症是属于热感,魔妈自己的做法:衣服注意保暖(不可到捂出汗的程度)、捏脊按摩、多带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补充优质的儿童型维C、多喝温水、增加睡眠。普通的病毒性感冒大概要一周才会恢复,吃药也是要一周,那吃药不是没用?也不是,它有减轻症状的作用。真要吃药的话也推荐以中药为主。
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呦~公众北京看白癜风专科医院刘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