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喘息性支气管肺炎 >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症状 > 民间秘方专治肺炎的神奇秘方 >
民间秘方专治肺炎的神奇秘方
--------------------------------------------------------------------------------------------------------------------------------------------------------------------------------------------------
由于肺炎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所以除了要及时予以治疗外,护理调养也很重要。发作期要卧床休息,既要注意保暖,被褥又不能盖得过厚。住处要保持空气新鲜,要多喝水,热盛期应吃流汁饮食。
↓《方1.》↓
白头翁汤
《伤寒论》
白头翁16克,黄连6克,黄柏6克,秦皮9克。
发汗解表,止咳平喘。
大叶性肺炎。症见:高热汗出,气促痰鸣,痰色铁锈,口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白头翁、秦皮凉血解毒;黄连、黄柏燥湿清热。
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方2.》↓
银花蜂蜜饮
金银花、蜂蜜各30克。
金银花加水毫升,煎汁去渣,冷却后加蜂蜜调匀即可。
辅助治疗肺炎。
民间验方。
↓《方3.》↓
沙参麦冬汤加味
《河北中医
沙参8-12克,麦门冬8-12克,百合8-12克,桑叶6~10克,白扁豆6~10克,杳仁6~10克,桔梗6~10克,地骨皮6~10克,百部6-8克,甘草3~6克。
滋阴润肺,清肺化痰
支气管肺炎,气阴两虚型。
小儿肺炎,风热毒邪虽是主要致病因素,然温热之邪易伤津耗气,加之小儿阴常不足,因而临床所见,无论在肺炎初期、中期、恢复期均有不同程度阴伤之象。故不能一概而论地清热解毒、降逆平喘。肺为一身之华盖,朝百脉,喜润恶燥,为病最多,治其大法唯有清润。故以桑叶、地骨皮清泻肺热,止咳平喘;百合、沙参、麦门冬、玉竹滋阴润肺;山药、白扁豆益气养胃;杏仁、炙枇杷叶润肺化痰;百部、桔梗清肺化痰。本方适用于气阴两虚型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运用随证加减:热重阴伤者加生石膏12~18克,竹叶6~10克;久病阴伤者加太子参6~10克,山药、白术各6~8克;痰多者加桑白皮、炙枇杷叶6~8克
水煎取汁~毫升。分2~3次服,每日1剂。
↓《方4.》↓
龙虎汤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麻黄5克,生石膏10~15克,知母10~15克,杏仁10克,地龙10克,甘草15克。
清热解毒,止咳祛痰。
支气管肺炎。
龙虎汤为麻杏石甘汤、白虎汤加地龙而成,其中生石膏、知母对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有广谱治疗作用;杏仁、甘草祛痰止咳;麻黄、地龙、甘草具有抗过敏、解痉定喘作用。诸药配伍,既有清热解毒抗感染,又有止咳祛痰定喘,标本兼治的综合功效。
水煎分次温服,每日1剂。
↓《方5.》↓
肺炎取萝卜汁3酒盅,加其2/5的生姜汁,用ml热水调,睡觉前服下,可发汗退烧。本方对扁桃腺炎也有效果。
↓《方6.》↓
鳗鱼油
大鳗鱼数尾,盐适量。
大鳗鱼用清水洗净,先将水烧开,再将活鳗投入,加盖煮2-3小时,鳗油即浮于水面。取油加盐少许,每次吃半匙,一天吃2次,饭后服用。
辅助洽疗慢性肺炎。
民间验方。
↓《方7.》↓
肺炎取芋头去皮,捣烂取汁1茶杯,加其1/3的生姜汁,另取白面适量用头生计和纸购部两侧干则换药
↓《方8.》↓
肺炎合剂
《新中医》
生石膏30克,炙麻黄9克,桑白皮12克,瓜蒌21克,青天葵12克,天竺黄12克,苦杳仁9克,桃仁9克,地龙12克,甘草6克。
清泄肺热、涤痰宣肺、止咳平喘。
支气管肺炎。
方中石膏清气泄热,甘寒生津;青天葵清泻肺中壅塞之气,性味甘凉无毒,祛邪而不伤正,苦杏仁、麻黄宣肺透邪,平喘止咳;加大黄旨在上宣肺气,下通腑气,一宣一通,气机通畅,则肺气得舒,痰热可泄;桑白皮、天竺黄、瓜蒌清肺豁痰;地龙祛风解痉平喘;桃仁活血化瘀,且可止咳平喘;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则热清气平,肺降有权,喘咳自止。本方辛宣清热,旨在顿挫热势,保存正气。
浓煎取汁90~m1,分2-3次服,每日1剂。水煎分次温服,每日1剂
↓《方9.》↓
退热平喘汤
流传民间
麻黄6~15克(先煎),生石膏30~90克(先煎),芦根30~60克(先煎),杏仁10-15克,银花15-30克,连翘15-30克,黄芩15~30克,生苡仁30~60克,前胡10~15克,苏叶10-15克,蝉蜕6~9克,柴胡15~30克,甘草6-10克。
清泄肺热,宣肺平喘。
大叶性肺炎。
麻黄、生石膏、杏仁宗麻杏石甘汤之意,宣肺泄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黄芩、生苡仁、前胡清热化痰;芦根润肺生津;苏叶辛温解表;蝉蜕清火利咽;柴胡引药上行,解肌退热。
先煎生石膏、麻黄、芦根30分钟,同时将余药浸泡30分钟后,合一起再煎30分钟,每剂煎2次,滤取药汁毫升。每日1剂,分3次温服;病重者,每日2剂,分4~6次温服。
便秘加大黄;恶心呕吐加竹茹、半夏;高热昏谵加安宫牛黄丸;高热抽搐加羚羊角、钩藤、白芍,药后取微汗,无汗加重药量,汗多则下次减量,热退则麻,杏、苏、柴等当随之而减。辛温之品不可多服,以免汗多伤津,反助里热。
↓《方10.》↓
鱼腥草拌莴笋
鲜鱼腥草50克,莴笋克,盐、酱油、醋、味精、香油各适量。
鱼腥草去杂质洗净,沸水略焯捞出,加盐腌渍备用。莴笋去皮洗净,切成粗丝,加盐渍,沥出水,与鱼腥草同入盘,拌调味品即成。佐餐。
本方清热解毒、止咳化痰,适用于高热不退、咳嗽之肺炎。
民间验方。
推荐:更多民间中医健康资讯,长按手指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