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半胱氨酸颗粒与盐酸氨溴索片治疗儿童支

程少为医生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78953920294540497&wfr=spider&for=pc

支气管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不同程度地威胁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其中重症支气管肺炎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在确诊后应及时给予止咳化痰、抗感染等综合治疗,以促进恢复,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儿童对于吸痰治疗的依从性不高,且目前适用于儿童的祛痰口服药物有限。乙酰半胱氨酸与盐酸氨溴索均为临床常见的化痰药物之一,具有溶解黏液、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两种药物在成人中的应用效果均已明确,但在儿童群体中的效果仍待明确。本文对比了乙酰半胱氨酸颗粒与盐酸氨溴索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年3月—9月收治的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急性发病,合并发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肺部听诊存在湿性啰音或呼吸音减弱,胸部影像学显示斑片状阴影;(2)年龄不低于3岁;(3)近期内均未进行过药物治疗。排除标准:(1)排除有相关药物过敏史与变态反应史者;(2)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3)合并其他中枢系统疾病或恶性肿瘤者。本研究已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根据其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A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6.48±1.02)岁,病程1~3d,平均(2.01±0.91)d;B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3~13岁,平均年龄(6.51±1.15)岁,病程1~3d,平均(2.15±1.08)d。2组年龄、性别与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低流量给氧,抗感染,解痉平喘,及时纠正水、酸碱、电解质紊乱状态。同时A组采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治疗,每次0.1g溶于温开水后口服,3次/d;B组采用盐酸氨溴索片治疗,每次15mg,3次/d。2组均连续治疗1周。

1.3观察指标

(1)治疗结束后对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显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部影像学检查恢复正常;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肺部影像学检查有好转趋势;无效,患儿的临床症状完全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数×%。(2)记录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等。(3)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咽部不适、剧烈咳嗽/堵痰、头晕、心悸、鹅口疮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行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见表1。

2.22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A组患儿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B组(P0.05),

2.3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2组均未出现头晕、心悸、鹅口疮等不良反应,A组出现2例剧烈咳嗽/堵痰,B组出现2例恶心与1例咽部不适,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例(%)

3讨论

随着环境污染、抗生素的不合理滥用及医源性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肺炎性病原菌也在不断进化,耐药性增强,临床上多重耐药菌株增多,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肺炎的治疗难度,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尤其重要。儿童呼吸道在受到感染后,由于其管腔较窄、纤毛运动能力相对较弱、气管多黏膜血管等特点,支气管管腔在水肿、收缩及黏性分泌物的作用下容易发生梗阻,诱发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有湿啰音等,需要综合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乙酰半胱氨酸与盐酸氨溴索是临床常用的痰液溶解剂,目前已经被广泛用于临床成人呼吸道疾病的治疗中,近年来也被用作儿童呼吸道疾病的辅助祛痰剂。

本研究对比了乙酰半胱氨酸与盐酸氨溴索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效果,结果显示,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A组患儿咳嗽、发热、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B组(P0.05)。盐酸氨溴索为常见祛痰药物,能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提高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频率,稀释呼吸道分泌物浓度,减少黏液吸附,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同时可缓解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乙酰半胱氨酸是细胞内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前体物,可通过活性的巯基破坏痰液蛋白三维结构中的二硫键,使痰液中的纤维断裂,直接溶解痰液,从而降低了痰液黏度,促进其排出;乙酰半胱氨酸还能增强管腔纤毛的清除力,促进纤毛运动,加速分泌物运送;同时乙酰半胱氨酸可通过刺激支气管、黏液腺分泌黏蛋白,使得浆液层厚度增加,稀释了浓稠的痰液使其更易咳出。此外有研究报道乙酰半胱氨酸还可以改善患儿肺部通气与换气功能,并调节氧化还原系统平衡,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但本研究由于院内条件限制,所检指标未能体现其这方面的作用。可见乙酰半胱氨酸与盐酸氨溴索两种药物作用类似,但乙酰半胱氨酸存在优势,因此在研究中显示出更好的疗效。

同时,本研究还观察了2组患儿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显示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药物安全性相当。既往邹禹等[8]采用乙酰半胱氨酸与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60例支气管肺炎小儿,其结果显示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的各项症状消失时间较短,但出现了恶心(6.67%)、呕吐(3.33%)、咽部不适(3.33%),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而盐酸氨溴索组患儿出现心悸(10.00%)、恶心(16.67%)、呕吐(13.33%)、咽部不适(3.33%),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3%。本研究中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口服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盐酸氨溴索片治疗患儿为5.88%,均低于该研究的雾化吸入治疗,这可能是由于雾化吸入大剂量药物治疗,虽然效果显著,但可能加重内脏负担,因此不良反应较明显,而本研究采用口服治疗,药物作用效果较缓慢,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综上所述,与盐酸氨溴索比较,乙酰半胱氨酸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更好,能更快地改善症状,且两者安全性相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wkz.com/wacs/13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